全程机械化是未来趋势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种企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是未来趋势,孕育着巨大商机——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种企
《 农民日报 》( 2014年03月31日 08 版)
本报记者 李飞 刘婉婷
玉米收割机只开了十几分钟,黄永兴就赶紧跑过去让机器停下来。尽管种下这些玉米之前,他已经看了好几次机收观摩会,但毕竟是自己家收玉米,他还是着急确认一下收得咋样。
“以前种过几个品种,也说可以机收,但有的收完之后籽粒好多被打烂了,还有的把玉米杆也混进去了,而且最后还要晾晒。”河南省封丘县高产角村农民黄永兴告诉记者。
老黄的担心不无道理。目前,我国玉米品种中适合机收的并不多,品种性状不佳,已成为限制玉米的机械化收获程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机收水平远远低于小麦和水稻。
在种玉米的过程中,收玉米是最累人的,劳动量约占玉米生产全程劳动量的55%左右,而机械化收获却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薄弱的一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告诉记者,玉米种植各环节机械化程度相差很大,我国玉米机播率已经达到85%以上,部分地区实现了全部机播,田间管理机械化水平也较高,但机收率却只有49%左右。
“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在卡在哪儿?”日前,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11位专家就该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其中9位专家认为玉米品种性状不佳,种子质量不过关是主要原因之一。
机械化是大趋势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未来的趋势,吉林平安种业专门引进育种团队迎合大势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吉林平安种业董事长张平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谁来种地的问题,新型经营主体给出了答案。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种植、管理、收获方式会必然以机械化为主,不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种子,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
机械化生产对种子的考验,从播种环节就开始了。适合机播的种子,要具有出苗快、拱土能力强、发芽率和发芽势易保持等性状,而且以偏圆形的种子较好。
“现代农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定量播种、变量施肥。精密播种生产效率高,对种子的要求也更高,保证种子质量非常重要。”张平说。有专家研究,一般机械化精密播种,也就是农民常说的单粒播,生产效率是传统人工播种的50倍,而且还比普通条播增产6%~25%。
能满足精密播种的种子,质量上要保证发芽率和纯度不低于98%,以每亩地播4500粒种子计算,如果发芽率不足95%,就要损失接近230颗玉米苗。除此之外,种子还要饱满、大小均匀、活力强,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含水量要低,水分应小于13%。
据张平介绍,平安种业在育种上非常重视迎合机械化生产趋势,所育品种性状适合机械化生产。公司还专门从美国先锋良种公司引进了育种团队,后者带来的将是现代的商业化育种模式。
育种要找准农民需求
现代种业要求协同创新,川单种业积极筹备玉米育种技术中心,就是想做一些探索
不同产区之间,玉米机械化水平也不平衡。目前,东北、黄淮海和西北部分地区机收率比较高,而西南山地丘陵区,玉米机收水平还很低。
“适宜山地、丘陵地区生产要求的玉米收获关键技术和机具的研发程度不够,影响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推进。”赵久然说。
四川川单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在的四川省,所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四川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20万公顷,大部分种在山地、丘陵地带,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并不现实。“搞育种,要时刻考虑专家和农民的需要是否一致,农民的需要最重要,企业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川单种业总经理周伦理告诉记者。
去年,周伦理曾组织人员专门到四川农村做了一次系统的调研,认真研究农民玉米生产的需求是什么,结合实际做育种。川单种业并没有盲目追求培育适合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机械化操作的品种,而是着力深耕西南地区。周伦理的思路是改良玉米生产机械,比如小型、方便、适宜山区丘陵的播种机,以此提高川单玉米种子的机械化生产水平。
今年春天,川单种业和仲衍种业两家四川省主要种子公司,一直在积极筹备与一所科研院校联合组建四川玉米育种技术创新中心。
“种业是一个对创新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尤其是要有协同创新能力,我们筹备玉米育种技术中心,就是想实现这一点。”周伦理所说的协同创新,学术上的定义是各种创新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产生整体协同效应的创新形式。
既是高校学者,又是企业管理者的周伦理,对协同创新有更具体的指代。他认为,现在研究种子的很少研究机械化,各学科背景的人才没法聚在一起,缺乏协同创新机制。川单种业参与筹建的玉米育种技术中心,就是想探索一下,由企业做润滑剂,看看效果如何。
好种子搭配好农机
中种集团河南分公司挨个找农机厂,合作改装适合中种8号的玉米收割机
黄永兴家里有180亩地,2013年种玉米,有30亩地用的是中种8号。看到机收的玉米不仅籽粒完整,而且杂质少,他有点后悔没多种一些。
中种集团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石恩丝毫不掩饰对中种8号的骄傲,据他介绍,中种8号的品种穗轴硬,与籽粒的着附力小,脱粒容易,更大的优势是脱水快、免晾晒。
能否快速脱水,是决定玉米可否机械化收获的关键因素。如果含水量大,机收时容易导致籽粒破碎,造成减产。
改良种子,还只是中种集团主动适应机械化生产趋势的一个方面。2012年是中种8号推向河南市场的第一年,中种集团河南分公司着手进行了机收试验,但是效果不太理想。
“我们去找农机厂合作改装收割机,大厂家嫌利润低,我们就挨个找小厂子。”该公司总经理赵兴明说,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最终在小麦收割机的基础上改装了玉米籽粒收割机,达到了机收的标准。改装方案成功之后,农机厂一下子收到100多张订单,2013年秋收时,河南省每个县都有了中种8号的收割机。
黄永兴家机收玉米的价格是一亩地80元,收割、剥皮、脱粒一步到位。而去年雇人,仅收割一项,一亩地的用工成本就要100多元。
省钱不说,时间还更快了,中种8号的收割机收一亩地只需要十几分钟,如果用人工的话,180亩地可要好几个人忙活好多天。黄永兴所在的河南省,10月中旬就要抢播小麦,留给玉米的收割时间很短,好种子搭配好农机,对“抢收”十分关键。
“变”与“不变”把握趋势尊重规律
李飞
基业长青的企业,总能处理好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所谓“变”,就是趋势;而“不变”,就是规律。用规律迎接趋势,即以不变应万变!
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种子企业同样面临着“变”与“不变”。
最大的“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取代传统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种企应该深刻认识到,谁来种地,谁就是目标客户。对于新型经营主体而言,其理性选择一定是机械化生产。种企能否在新品种开发环节就开始迎合这一趋势,将决定其未来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空间。
最根本的“不变”,是只要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企业就不难持久发展。要满足需求,需得先找准需求。具体到种业来说,有时候育种家眼里的好种子,只是性状佳的种子,而农民眼里的好种子,则是效益高的种子。在劳动力成本越来越昂贵的大势下,能够适合机械化操作,也就意味着比较效益越来越高。
对于种子企业而言,促进生产的机械化不是主要责任,但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种企如果想赢得客户,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就不能只卖种子,还应该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应该主动成为协同创新的主体,从源头开始,千方百计为农民利益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