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形成、农业产业化及其金融支持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经济持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如何按照这些战略部署,实现我国的产业升级,促使农业融入现代经济体系,形成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约束和国际双重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对外竞争和合作优势的部署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在经济起飞阶段,高增长不可避免地以一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生态平衡越来越脆弱,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低,同时发展进入刘易斯转折区间,人口红利趋于下降,迫切需要进行经济发展转型。为应对国内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约束,我国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减少资源和环境负荷,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战后,在世界范围内,产业不断由先发展国家向后发展国家转移,但发达国家始终控制着创意、研发、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始终引领着技术创新并掌控着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而且控制着高端产能。因此,尽管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份额和地位有所上升,但发达国家在全球分工中一直居于有利地位,控制着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尤其是美国,开始了重振制造业的计划。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图景中,发达国家除将巩固其服务业地位外,还将进一步强化和扩展其制造业优势。与此同时,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更加后发展国家转移。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外部的双重挑战,即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和制造能力在高端制造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以及后发展国家依靠低生产成本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并争夺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市场等在低端制造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面临来自国际的双重挑战,我国要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优势,就必须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关产业链上的影响力、控制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我国各有关产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应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率先改革开放,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经济的先发优势。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面临着资源供给不足、环境负荷过重、土地成本大幅度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约束,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将现有的缺乏成本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包括转移到其他后发展的国家和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这就给我国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在此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是简单地承接东部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还是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形成本地区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优势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呢?显然,在今后国内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偏紧的情况下,简单地承接东部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复制东部的生产技术、重复东部地区的老路是不可持续的。那么,中西部地区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从而形成在国内外的竞争优势呢?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中西部地区应谋求在产业链上的有利地位。首先,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当地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有机产业链。其次,要根据本地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选择要承接的产业,注重所承接产业与现有产业的有机对接,形成现有产业和承接产业的叠加优势和复合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同步。

按照"四化同步"的部署推进农业产业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做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部署。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一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二是培养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三是实现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与保障农民利益的统一,四是实现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有机对接,形成城乡有机相连的产业链,五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地区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部署。"四化同步"中的短板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农业只有实现了上规模的产业化发展,才能经济合理地有效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设备,也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改革开放初期,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二是不利于采用现代技术和大型设备,三是单个家庭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四是不利于劳动力顺利转移出去。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趋势。一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也出现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的实现,二是涌现了一批种植养殖大户,三是农民组织起专业合作社,农村双层经营的优势开始发挥,四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结成伙伴关系。顺应农村经济变革的趋势,党做出了发展农村规模经营,构建新型经营主体的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笔者理解,农业产业化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前三化讲的是生产力,三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关系,农业生产经营要通过分工形成专业化生产,以促进效率提高,集约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专业化加强了集约化的效果,集约化促进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规模化是在专业化、集约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规模化保证了专业化和集约化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后两化讲的是生产关系,组织化是讲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譬如组成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等,组织化为规模经营提供了组织形式上的保证,社会化即产品参与交换,即市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做出了具体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明确指明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的方向。

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意味着农业生产经营分工的细化,这就使农业生产经营在内部形成产业链,与外部产业连接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在农业内部,如农作物的种子研发、育种、育苗、田间管理、收获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农业向前向后延伸与制造业、服务业对接可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向前可与农机、化肥、农药等生资生产衔接,向后可与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深加工以及使用农产品作为原料的工业生产相衔接。农业生产经营还可与观光旅游相衔接。农业生产经营与制造业、服务业对接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及关联行业的附加值,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业产品投入工业生产,由于农业生产的生物属性和周期特性,有利于实现工业生产的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和社会化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水平,还有利于形成我国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链。

金融支持产业链完善和农业产业化

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就是金融支持的方向。从产业链的角度看,金融应支持企业形成自己的对产业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支持产业链的合理摆布,支持产业链向前向后合理做经济上可行的适度延伸。我们部分传统产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在产业链上居于不利地位,金融就应支持这样的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和向产业链上的中端、后端延伸或移动;支持产业链上居于中端、后端位置的企业发展。金融应支持产业链上居于关键环节的企业的发展,支持产业链上的企业围绕骨干企业(尤其是关键环节上的骨干企业)抱团发展。金融机构可根据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在生产经营上的关联性合理设计金融产品,为相关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这样金融机构可以全面掌握产业链上各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密切银企关系,有利于把握产业的现实风险和发展前景,既在相当程度上可规避支持单一企业面临的产业风险,又可通过企业的关联互保降低风险总量;同时,由于对产业链上一个企业的金融支持可以通过产业链传导给相关企业,金融机构按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还可以放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

农村地区产业化水平低,形不成高水平的金融需求,对金融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制约了金融投入的扩大,从而又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形成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低水平循环。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可形成和扩大金融需求,增强农村地区对金融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加大金融投入形成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可能。金融机构应在"四化同步"战略引领下,主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农村金融需求,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促使形成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和城乡产业有机对接的农村产业发展态势。

[责任qian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