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生植物“出马”新疆盐碱地有望变良田

本报讯 最近,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团队在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三篇署名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盐生植物利用的新思路,其中之一便是利用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

据统计,在新疆,后备耕地大约有2.69亿亩,其中90%为盐碱地,这些土地由于缺水而无法得到利用。而挖排碱渠、大水漫灌改良措施等传统农业方式也由于新疆淡水资源的匮乏受到限制。 长期从事农业生态研究的田长彦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新疆有盐生植物305种,约占全国盐生植物的60%,他开始思考,既然这些植物能在盐碱地生长,那么能否用生物改良的方法,利用盐生植物修复土壤呢?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100亩盐生植物园,引种150种盐生植物,先后筛选出多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盐生植物,包括高碱蓬、野榆钱菠菜、盐角草、盐地碱蓬等。

如今,依靠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推进盐碱地区盐地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实。“以克拉玛依为例,当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土壤每公斤含盐量超过40克,‘盐地碱蓬’每年每亩地带走盐分431公斤,四年之后,土壤盐分即降到每公斤10克以下,种植棉花亩产达400多公斤。”田长彦说。

他进一步指出:“按照这样的步骤开发利用盐生植物,能最大程度利用新疆的后备耕地,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责任wu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