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在世界自然资源日益稀缺的形势下解决



数据来源: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文:植保(中国)协会

2050年,地球将面临超过90亿的人口和随之而来的巨大粮食需求。而农民也面临自然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导致天气变化无常等巨大压力。决策者慎重制定和推行关键农业政策和农业创新举措,对于帮助农民应对挑战、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014年2月12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在世界自然资源日益稀缺的形势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到2050年,11项农业创新对全球农业生产率、饥饿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从而为全球农业投入和决策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这11项农业创新技术分别为免耕、集水、有机农业、精细农业、耐旱、耐热、综合土壤肥力管理、滴灌、喷灌、高氮素利用率及作物保护。

该研究将全球耕地划分为60千米×60千米的地块网格,在超过21000个地块内,使用土壤、地点和海拔、日常天气、当前作物和投入、管理方法、选定技术等六项指标对上述每种农业创新技术的影响建立了模型,从而对每种技术在全球、地区和地方级别如何对农业产量、粮食价格、饥饿风险、自然资源利用、土地利用、贸易流量等产生影响进行了评估。

根据研究结果,免耕技术能够使粮食产量增加67%;高氮素利用率作物能够使饥饿风险降低12%,耐热玉米品种能够使玉米价格降低15%;合理地综合使用或叠加多项农业创新技术,能使小麦、玉米和水稻价格下降超过四成,并使营养不良儿童人数和面临饥饿人群数量分别下降12%和40%。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南美和拉美地区,小麦、玉米和水稻均已实现了最大产量收益。同时,该研究还提示农业创新技术对产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因此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区使用适当的农业创新技术,重要性不言而喻。

该报告在最后指出,扩大现有技术的应用规模及加大创新研发的投资,开发和使用资源保护措施,提升灌溉技术投资等将是人类在当前自然资源日益稀缺形势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