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如何挽救连年衰退的国产大豆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2013-03-08

核心提示:黑龙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大豆生产和加工基地。然而,中国入世之后,跨国粮商进军中国大豆市场并掌控定价权,国产大豆生产、加工、销售全面萎缩,我国大豆产业正面临全面退市的危险。为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多名我省全国政协委员齐呼:“遏制大豆产业进一步衰退迫在眉睫。”

2013年3月08日讯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大豆生产和加工基地。然而,中国入世之后,跨国粮商进军中国大豆市场并掌控定价权,国产大豆生产、加工、销售全面萎缩,我国大豆产业正面临全面退市的危险。为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多名我省全国政协委员齐呼:“遏制大豆产业进一步衰退迫在眉睫。”

现状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急剧萎缩,加工企业开工率低,竞争性差,非转基因大豆产品市场认知度低,粮油安全面临挑战

“种植大豆比较效益过低,农民种豆没有积极性,产区大豆生产急剧萎缩。全国大豆总产最高时达1650万吨,目前已降至900万吨以下。”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说,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国产大豆市场价格扭曲,种豆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她指着一份资料告诉记者,2011年黑龙江大豆、玉米、水稻亩效益分别为231元、374元、506元,“大豆种植效益最低,种豆不挣钱,因此很多豆农放弃种豆。”

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在调研中了解到,我省大豆加工企业基本以加工本地大豆原料为主,受进口大豆价格冲击,产品成本高缺乏竞争力,加之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链延伸程度有限,与在国内布局的国际四大粮商规模生产无法抗衡。以目前市场价格每加工1吨大豆亏损100元以上,全省110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40%。

“与沿海销区进口大豆加工企业相比,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收购地产大豆流动资金成本、收储环节成本、销售运输成本高,黑龙江大豆进入内地市场,还受运输条件影响。”全国政协委员钟杰认为,当大豆价格下滑时,大型国有大豆加工企业要与国有收储企业同样参与农产品托市,保证农民利益;当CPI上涨时,粮油制品价格上涨受到控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但得不到相应补偿。

张抗抗认为,跨国粮商垄断中国大豆市场,进军中国大豆加工业,危及大豆及食用油食品安全。近几年,中国进口大豆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吨,是国产大豆的6倍多,中国大豆市场的定价权完全掌控在跨国粮商手中。目前,全国日加工大豆1000吨企业有97家,其中68家被外资控股,全国油脂加工厂70%为外资控制,特别是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和实际加工能力都被垄断性地控制在跨国粮商手中。

“转基因大豆品质的不确定性危及国家粮食及食品安全。”钟杰说,我国进口的大豆几乎全部是转基因大豆,人们食用了大量转基因植物油以及转基因豆粕养殖的肉类和水产品,其潜在的危害短期内难以察觉,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此外,转基因大豆还具有生物破坏性,一旦种植这种大豆,就会影响中国大豆的物种特性,使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受到破坏。因此,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粮食及食品安全的影响不可小觑。

解决途径从大豆生产、加工和流通三个环节入手,制定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长远规划

加强和完善国家对大豆产业的补贴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国家应长期实行大豆保护价收购政策并适当提高标准,以每斤不低于3元收购价直接补贴农民,调动种豆积极性。”洪袁舒建议,国家鼓励引导玉米和大豆合理轮作,在测算轮作损失后每亩补贴40元;加大大豆加工企业补贴力度,根据每年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差价给予动态补贴,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每吨补贴差价的50%以上。

调动加工企业积极性,解决企业不愿收购问题。张抗抗提出,建议调整税收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收购国产大豆,把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视为国家储备库,给予“保证资金,封闭运行,贷款贴息,收储补贴”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作用,及时收购粮食,变现农民收入,减轻政府压力,成为国家粮油安全的可靠流通渠道。让企业充当商业储备库,实现“动态商业储备”,为国家解决“国储存不下,农民卖不掉”的难题。

加快研究制定国家大豆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洪袁舒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建立和完善大豆产业利益协调机制、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和大豆进出口市场预警机制,加快建立大豆产业发展体系。明确我省在大豆产业中的位置及职责任务,争取大豆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

建立非转基因保护区,加强转基因标识管理。“应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制定监督处罚细则,对转基因大豆产品以及下游产业链产品加强检测和监管,强制规范执行转基因标识。”钟杰同时建议建立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确保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这块净土不被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