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转基因耐盐水稻最新研究进展

我国约有5.54亿亩盐渍化土地,几乎占全国可耕地的25%。因此,在可耕地面积不能增加而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土地盐渍化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李爱荣与山东省嘉祥县农业局李庆坤等人强调,盐胁迫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作物产量的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提高栽培稻的耐盐能力毫无疑问能对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产生巨大影响。他们在汉斯《农业科学》2012年12月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转基因耐盐水稻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耐盐基因的研究中,渗透调节相关基因应该深入研究其表达特性,生理功能,结构特点等,以明确这类基因编码蛋白的精确功能,理解水稻对盐胁迫反应的分子基础。离子运转相关蛋白基因,除了研究其结构,寻找离子转运的关键蛋白载体之外,还应该寻找能够对此类基因的表达,蛋白功能进行调控的基因,因为离子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和蛋白转运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了水稻耐盐能力的大小。

而且,液泡膜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可能是决定水稻耐盐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LEA蛋白称为晚期胚胎发生丰富蛋白基因,在植物受到盐胁迫后造成脱水的营养组织中会增加表达LEA蛋白基因。在胁迫条件下,LEA蛋白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水稻耐盐性受多个基因控制。研究表明,耐盐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异,广义遗传力的变幅在2.65%~32.2%之间。除在突变体或转基因植株中发现有单个主基因控制的耐盐性状以外,近年来,在水稻耐盐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

总之,随着耐盐基因的丰富和利用,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因土壤盐碱化而带来的水稻种植问题甚至整个世界的粮食问题一定能有效克服。

备注:本文为龚珊编译,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http://www.scirp.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