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缺失必然导致高库存
从刘老师文中看,高库存与创新能力缺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吧?只是宏观调控做得不够好。毕竟市场容量很大,有本事的吃得好,没本领的饿肚子,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几家欢喜几家愁,如此而已!
原文地址:创新能力缺失必然导致高库存作者:马前炮-刘石
库存是所有种业人的梦魇。流动资金的占用、仓储运输费用的额外产生、来年种子质量的下降、再销售中面对的难题、质量事故的频发、报废引发的亏损等等,将会使得种子企业走向万劫不复的困境。不幸的是,10年前让曾经全国种业排名第五名的“长城种子公司”一夜之间破产倒闭,并连累其母公司“中种集团”的高库存的一幕在我们行业再次降临了。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5亿亩,用种量大约11亿公斤,而2013年的供种量为21亿公斤,也就是说,全国库存种子约为10亿公斤,约48%的库存率。单从数量上讲,这部分库存几乎能够满足2014年全国一年的用种的需求。
然而在2013年度,在各大种业公司压缩制种面积、尽量减少库存的同时,许多中小公司拼命扩大制种面积,其中私繁滥制和侵权套牌的现象严重。根据甘肃、新疆等主要制种产区的制种面积调查,2013年度的全国制种面积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并仍然获得丰收。预计2013年的玉米种子产量约为14-15亿公斤,即在2014年度,全国供种量约为24-25亿公斤。2014年需求仍然保持在11亿公斤左右,预计库存将在13-14亿公斤上下,库存率高达55%。
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承受48-55%的库存率还能够正常运转。这不仅是中国种业人的悲哀,更是中国农业人的悲哀。因为上游产业的崩盘必然要波及的下游产业,无论这串“炮弹”是否裹着“糖衣”。
如同“中国制造”思维模式的滥觞,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从业人员缺乏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行政执法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的不作为和保护不力,产业对于劣质和廉价产品在数量上无节制的追求等,是中国种业结构性的根本问题,造成了中国种业今天这样库存奇高的无法避免的恶果。
一个品种在市场上一旦获得成功,大批的仿制和山寨产品就会立刻蜂拥而至。这些年来“类郑单958”、“类先玉335”的产品遍地开花、层出不穷。大量的同质化产品被无节制地生产出来,企业缺乏卖点,经销商难辨虚实,用户产生困惑,这类产品的泛滥即没有给农民用户带来价值,又扼杀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制约中国种业发展的桎梏。
更为严重的是,大批私繁滥制和侵权套牌种子的存在,在正常的种子生产供应之外又额外曾多了粗制滥造的产品的供应,严重损害了科研育种单位和经营企业的创新的积极性和正常利益,更损害了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干扰了种业正常的生产和供应秩序。侵权和套牌种子的生产和供应已经成为依附在中国种业脆弱机体上难以根除的毒瘤。
要解决产业高库存的结构性问题,就必须从解决造成高库存问题的症结所在着手:
1)管理。通过各项政策,在鼓励和扶持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套牌侵权的企业,而不能再以简单罚款了之。以罚代管不但不会打击套牌侵权,反而会促成侵权套牌产业利益链条的形成,罚款成为侵权套牌企业的“买路钱”,从而使得这些非法行为反而具有了“合法化”的依据;
2)引导。对于购买品种权的企业,应该引导并允许有重新命名品种名称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得企业关注产品内在质量和与产品相联系的以技术推广和服务为核心客户增值服务和品牌建设,从而提升产品的差异化,同时也提升客户价值;
3)改革。种业品种审定应该宽准入,严管理。如同“口味”和“营养”不应该是食品行业的审定依据,国家各级审定机构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品种的安全性和抗逆性,而不是产品的产量。一个品种产量、品质、适应性、独特性等问题应该交由客户选择和市场解决。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点应该是制定和逐步提升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监督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创新空间,提高对于用户价值的关注,同时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4)自觉。企业和市场都不能过度依赖品种的原始特性,企业必须从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入手,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与产品相配套的解决方案以及为客户服务和增值上下功夫。在为客户服务的领域,永远有无限创新和创造价值的空间;
5)自律。企业不能走“降价促销”的死路。因为用种需求是有限的,农民购买种子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再生产。农民选择某一品牌种子多不是因为价格,而是看它给种植者带来的价值和投入产出比。降价不但不会促销,反而会引发观望情绪。
总之,中国种业目前的高库存已经到了畸形变态的程度,严重威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合理的利益空间。单单靠企业自身的自觉意识和自身能力来消化库存不太现实,中国种子行业的一次大洗牌已经无法避免。面对产业发展的困境,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都应当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