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湿地,期盼原生态

图为:池塘里悠闲的水牛

图为:秀美水乡



图为:芦花飞舞

图为:大群白鹭栖息芦苇荡中

沙湖湿地位于仙桃市沙湖镇境内,总面积2723公顷,主要包括稻草湖、东荆河及其周边沼泽地,属于典型的内陆泛洪沼泽型湿地类型。

湿地内有维管束植物420种,隶属99科、274属;脊椎动物32目66科280余种;鸟类15目36科17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黑鹳、白头鹤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灰鹤等25种,省重点保护鸟类45种,是迁徒水鸟的中途停歇地和觅食地。1000多公顷的芦苇荡成为该湿地靓丽的风景线。

2007年8月,省林业局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2012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仙桃市政府提出,将该湿地建成当地重要生态屏障,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生态型社会公益性国家湿地公园。

千顷芦苇荡

初春时节,站在沙湖防洪大堤上,远处青黄相间的滩涂尽收眼底,青的是小麦,黄的是芦苇;低洼地水塘,成群的白色鸭子点缀其间。

难道这就是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陪同的市野保站副站长胡中坦向记者解释说,这里不是湿地核心区,枯水季节,有些农民见缝插针种植农作物,汛期没淹的话,还是有收成,但一旦碰上丰水年份,江水倒灌,就全淹了,庄稼颗粒无收,完全“靠天吃饭”。

连长江,通汉水,地势低洼,沙湖自古以来就承担着调蓄水体的功能,水患是常事,人们又恨又爱。民谚说:“襄水涨,南水足。沙湖锅底坐了兜。十年淹九水,穷人断了禄。”但由于土壤肥沃,一次丰年抵得上数次水灾损失,人们又歌曰:“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若是收一年,狗子不吃红米粥!”

这样的环境却成为水生植物滋生的绝好地方。沙湖及周边沟渠分布有大面积芦苇、水蓼、香蒲、菱、莲等群落。春夏之际,这些植物生长茂盛,绿色一望无际;秋冬之时,芦荻花开,在枯黄的“草毯”上飞舞轻扬,别成一番美景。

每当芦苇枯黄,便是人们开镰收割的时节。秋阳之下,农民将二三米高的芦苇丛割倒,用船拖出来贩卖。据胡站长介绍,当地芦苇场每年收割芦苇,收入就达500万元。

“这些芦苇每年收割,不会对芦苇生态构成损害?”记者心存疑虑。“芦苇需要每年更新。正是由于定期更新,清除杂草,我们这里的芦苇才得以保留下来。而相邻的洪湖,那里的芦苇荡早已消失。”他说。

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是鸟类栖息、繁育的天堂。自2006年以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华中师大等科研院所和仙桃市林业局对沙湖湿地多次考察,不仅发现了国家珍稀濒危鸟类黑颧、白头鹤现身,就连一般只在北方大草原上才能见到的白头鹞也在此流连。

原生态的芦苇荡再现了大革命时的洪湖自然环境。胡中坦介绍,新版电视连续剧《洪湖赤卫队》便在此多次取景拍摄。2008年,仙桃首部电影《沔州烽火》在这里诞生,同年年底,这里被确定为江汉平原首家“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

生态状况堪忧

沙湖湿地公园,人们慕名而来,休闲垂钓,探幽访胜,亲近自然。

但网友们对其印象却颇为负面。“河道里面都被承包做了鱼池,没有钓鱼位子了。”“沙湖曾经是我们钓鱼人的圣地,现在不行了。”“慕名去了一回,又臭又脏,连落脚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就花200块钱租个船在臭水里跑了个来回,没有意思。”

沙湖生态恶化除了泥沙淤积外,主要源于人们盲目填河、填湖、填沟。农业开垦使得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残存的湿地又被道路、农地等分割破碎,湿地水体阻塞,难以畅通,原来良性循环的生态功能退化。

几十年前的“以粮为纲”政策,围湖造田,使沙湖湿地调蓄功能减少了一半以上。其后发展“两优一高”农业,围栏养殖,占现有水面20%,导致生物多样性减退,部分湿地丧失了存蓄水体的功能。直到2005年以后,退耕还湖,控制围栏扩张,这种状况才有所扭转。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沙湖水质整体上处于地表水一类到二类之间。2000年以来的监测数据表明,沙湖水质整体呈二类,局部区域水质恶化为劣三类,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野猪、獐子、猪獾、狗獾、麂子等这些过去可见的野生动物,现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过去野鸡用脚踢,现在百里长堤偶尔才可以见到一只。”据调查,沙湖水禽由原来的200余种减少到100余种。黑颧、白头鹤、小天鹅、中华沙秋鸭、赤嘴潜鸭等珍稀鸟类从90年代到2004年难觅踪迹,鸿雁、白额雁等雁形目鸟类由丰富物种变为少见物种,每年来沙湖过冬的候鸟由数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不过,近年来境况有所改观。华中师大生命科学院鸟类专家吴法清说:“全球不到3000只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2007年冬天,我们在沙湖湿地一次就发现了28只,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让人惊喜。”

沙湖野生植物由过去472种下降到2000年时的150余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水草如黄丝草、轮叶黑藻等产量锐减。目前除莲、芦苇外,其他经济植物很难寻觅。一些围网养殖户为解决鱼草问题,擅自引进水花生、凤眼莲、伊乐藻等外来水生植物,埋下了隐患。

保护开发如何破题

沙湖成为国家湿地公园一年多以来,人员初步配齐,机构架子搭起。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张华说,湿地保护开发工作还处在草创阶段,一切得从头开始,没有任何基础和经验,亟待解决资金和人才问题。

沙湖过去由芦苇场管辖,芦苇场有270户1006人,常年靠打芦苇捕鱼维持生计,造纸厂关停后,只得开发芦苇地改种小麦等作物。他说,这一问题不解决,芦苇就会消失,因此需要进行生态补偿。其次,政府必须将湿地保护费用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湿地保护事业持续开展,否则将成为一句空话。

胡中坦也认为,应把湿地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加大中央财政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在项目安排上给予更多倾斜。

同时,他们也认为湿地应合理开发,靠市场运作,用现代旅游发展的眼光,建成生态旅游景点,广开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争取社会各方面投资、捐赠和商业合作,以缓解湿地保护资金压力。“适度开发,彰沙湖景。走区域环保路,买经济特色单。这才是正道。”网友们发出同样声音。

据了解,该湿地总体规划就绪,在建设湿地恢复保护工程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建设休闲广场、钓鱼台、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黄金水道、观鸟台、木桥栈道、水上饭庄、农家垂钓、湿地探险等景点,设湿地景观观赏区和观鸟区。

愿千顷芦苇荡长存于蓝天之下、碧水之中,一个“沟壑纵横,湖面浩瀚,芦苇起伏,群鸟翻飞”的原生态沙湖重新回到仙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