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来早----(说与品种适应性相关的表现和选择)

今天早晨我突然发现,小区里有五六种早春开花植物的花已经开放。山桃、榆叶梅,迎春连翘不用说,还有我不认识的的一些也在争先的绽放或待放。比如柳树在尽情的吐绿;杏树的花苞更是当然不让的在扩增变大开裂;地上的紫丁花蕾也不顾一切的从土壤中拱出……一切的一切,一切与春天相关的东西都在表现、在向我们展示着这个春天的到来。

据此,我查了一下近期北京气候。“今年3 三月14日,北京已经入春”,这句话第一时间映入了我的眼帘。

据气象权威部门说,今年北京生物学意义上的入春时间是近十几年来最早的,同时也比去年(4月11日入春)早了27天。

27天,不是闹着玩的!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个好事,至少是暖和了很多,也给那些总要展现春天美和少穿美的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相应的保护。但,如此的春天、如此的积温,我们的“小麦同志”会长成什么样呢?对我们今年的小麦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些事儿还难说。

一般情况下,暖冬和春天来得早的年份,小麦减产的可能性大,至少是增产难。但做为小麦育种来说,可能又是一个选择之年,是近十年来没有与之升温迅速相关系的选择之年。

我们平时总说“光温敏”、“光温敏”。什么是“光温敏”?可能今年的气候形势就会让我们再次见到“光温敏”的具体表现和“光温敏”给小麦带来的危害、以及不同品种间光温敏程度的表现强弱。

我们北方麦区,特别是北部冬麦区的小麦生长和发育应该是受两个气候因素的影响(控制),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光照。在某些年份,这两个因素是不同步的,就像今年温度高了,但日照时数还没有提升到与气温相适应的同步水平一样,这就造成了一些对温度反应敏感的类型开始了“玩儿命”的生长和发育,同样还有幼穗的发育。幼穗不该到的发育时期可能会提前到来,甚至会提前很多很多,接下来要发生的气温较大幅度的波动和低温冷害之事儿就不用我瞎说了……是会很危险和糟糕的事件。而包括我们育种人在内的很多人,却还都在此时欣赏这些随着气温的提高而生长快的类型,看到它们时用好的词汇评价,用希望的眼神看待,乃至还要在上边配制众多的组合,等等。但我们回看在小麦生产上,或我们的记忆中,有那个这样的类型站住脚过?没有,或是很少!

早期的农大3291,我和尤明山老师在写品种介绍时用了一句话,“对春季气候表现迟钝”。就是这句话,到现在很多品种都不敢用,所以这些不敢用这句话的品种,无论它们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有多高,增产显著与否,都在后来的小麦生产上被淘汰了,原因是由于他们一遇暖冬和“早春”就“瞎长”。而农大3291在较高温度时是按照自己的步伐生长,是看着(日照时数)太阳长;较低温度时,也是按照自己的步伐长,看着(日照时数)太阳长。这种不“傻长”让它们在生产实际中避免了很多麻烦。今天的农大211、农大212继承了农大3291的这个习性,十几年来,在生产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扛住了!

这句话 :“对春季气候表现迟钝”值钱!

农大189就是一个对春季气温反应相当敏感的(品种)材料,在栽培上,这个特性不是缺点,但如果其幼穗对环境条件迟钝,或发育与营养器官不同步(稍晚),那就太棒了,就完全利用上了王志敏老师所说的前期养分积累和光合面积积累都快,对高产的可能性是个促进的观点。所以我在很多东西都还不成熟时写了《近似生态型小麦组合育种》的博文,组配了农大189×周麦18这个组合,还在其中说了一大堆理由,云云。

现在,这个组合也就是F7代了,含有这个组合背景的东西也有了一堆,都在世代的进程中——好了,《今年春来早》,是包括这个背景以外的选择,选择那些幼穗对环境条件迟钝,或发育与营养器官不同步(稍晚),但营养器官对气温反应敏感(见到高温就瞎长)的类型,特别是长期以来号称是“两长一短”的黄淮(河南)小麦种植区域,对小麦真正的高产、超高产就有了实现的途径和可能。

当然,今年的一切一切,怎么发生怎么表达在此时我们还都回答不了、肯定不了,我想还是让我们的小麦同志自己去说、去表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