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之“惑”

3月1日,三大门户网站同步推出崔永元自费赴美拍摄的转基因纪录片,其中展示了他走访美国多个城市,对当地专家和民众进行采访了解到的转基因食品在美发展现状。同时,身为政协委员的小崔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也提案呼吁国内防止滥种转基因作物,加强监管。由此,“挺转派”和“反转派”再度在网上掀起了转基因论战。

1

普通生物技术

所谓转基因,只是一种普通的生物科学技术。而公众争论的转基因,更多是指转基因食品安全,但这只是转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其实包括三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即“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以及“转基因生物制品”。

作为新型的生物技术,转基因是现代人类科学研究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之所以引起广泛争议,不在于技术本身,焦点主要集中在使用方式及使用效果上。近年来,参与争论者往往有意或无意把这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混淆,笼统称为“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是对所有能将人工克隆的基因放进受体生物的基因组内,并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正常表达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总称。这个人工克隆的基因,可以是受体生物本身的基因,可以是另一物种的基因,可以是克隆自某一生物体后再经人工改造过的基因,也可以是完全经人工设计合成的全新基因。用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生物体就叫转基因生物。而用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做成的产品就称为转基因生物制品。

转基因这种生物技术,在不同的自然领域已经开始应用。“转基因育种技术是育种技术的延伸。”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P解释说,杂交育种是在自然状态下实现的基因转移和重新组合,一次转移成千上万个基因;转基因育种则是把决定某个品种特定遗传属性的目标基因标记并筛选出来,通过一定的技术转移到另一个品种中,只转移一个或数个特定基因,更为准确、高效。

2

转基因大论战

关于转基因安全的争论,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主要局限在科技界的小范围内。之后,这场争议逐渐蔓延,并进入公众视野,开始分为“挺转派”和“反转派”。

“挺转派”支持转基因的发展,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可靠安全的,并可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世界饥荒问题。近日,英国5位著名植物学家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没有任何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动物或者环境的危险性超过传统作物,现在已到了欧洲放弃严格控制这项技术的做法的时候。他们认为,鉴于人类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粮食短缺问题,在英国及其他地区引入转基因作物的紧迫性越来越大。

一些专家表示,在饲料中使用转基因作物,一定程度上可说是无奈之举。就中国而言,国内正面临民众对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品需求不断增加,与紧张的粮食供应状况之间的矛盾。而转基因作物的新特征,使其更能适应环境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抗除草剂、抗虫性及抗病毒性,又如可以抗冻的草莓及不容易腐烂的西红柿等;转基因还可使农业生产更环保,如生产抗冻的植物以减少温室的使用,生产可对害虫免疫的蔬菜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等。

“反转派”则认为,转基因存在安全隐患,具有风险性,可能给人类及环境造成不可预知的危害。转基因食物的大量生产,会对环境及原有生态平衡产生危害,创造出更多对人体有害的病毒。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已开始改变帝王蝶的基因;在澳大利亚,一种转基因油菜已成为超级杂草,普通除草剂根本拿它没办法,而超级除草剂又会将本来种植的粮食杀死。

英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官方网站宣称:“转基因作物与食物的生产将会变成一场灾难,科学家们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注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中,将会对生物多样性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带来影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曾表示,转基因饲料有相当大的风险性,已有大量实验证明转基因饲料会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且这种不良影响极有可能通过食物链最终传递到人类自身。

3

论战背后

从论战可见,“食品安全”是各方最常举起的一杆大旗。随着论战升级,转基因已不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争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已演变成经济利益问题、政治问题、信仰问题。

经济利益的牵涉首当其冲。转基因论战开始时,给各国保护本国农业提供了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有观点认为,大面积推广转基因作物,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控制的转基因作物,将对中国粮食生产主权乃至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以转基因大豆为例,现在国际上有低价向我国倾销转基因大豆的趋势,目的就是逼迫我国农民无法种植本土大豆。一旦我国真的无人种植大豆,这些公司的大豆价格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低,到时肯定会“坐地起价”,我们的粮食主权也落在他们手上。而不仅中国,世界各国也在借限制转基因作物之名保护本国农业发展,避免受他国控制。

作为一项科技成就,转基因技术的学术价值也并非如想象中单纯。科技商业化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利益的联系,让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权威性打折。近日,英国媒体发表记者的调查报告称,近期发动一场粗劣的宣传攻势、试图颠覆公众反对转基因态势的五名所谓独立科学家,均是促销转基因作物的既得利益者。

转基因技术推广的另一面是商业利润的疯狂追逐。2006年,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宣布出价15亿美元,收购主要棉花种子公司“三角洲和松兰”,后者拥有转基因技术领域的顶尖技术——终结者技术。该技术通过杀死自己的胚胎,使之无法发芽,防止获得丰收的种子再生。结果,在每个种植季节,农民都被迫从美国的跨国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此外,终结者还是一个“平台”,一旦农民接受这项农业技术,他们将沉迷于孟山都等美国供应商销售的除草剂和其它化肥。

当科学渐渐屈从于公司利益,科学家已无法左右转基因技术的运用方向,生物技术公司为了利益,将风险社会化,利益私有化。不仅如此,科学与商业的联姻还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纵容,终结者技术一直就是“三角洲和松兰”公司和美国政府在私下研发的,而美国政府这样做往往也是出于国家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4

转什么基因

关于转基因是否安全的问题,目前仍没有答案,但回到争议的核心,公众讨论的关键不在于转不转基因,而在转什么基因。因为,对食品安全起作用的是基因的产物,而不是基因本身。

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人已吃了十几年转基因食品,并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吃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虽然美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已很多年,虽然美国目前还没出现由转基因食品所引起的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虽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已不对转基因生物区别对待,且不要求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进行特别标记(在最近的将来可能有变化),但在美国销售的食品中,直接含转基因有效成分的其实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并且,在美国严格的法规监管下,商家须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自我约束。

据美国联邦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全国种植的94%的大豆(出口,榨油,做饲料)、75%的棉花(出口)及73%的玉米(烤酒精,做饲料,出口)是转基因品种,而小麦水稻、甜玉米和蔬菜这些能直接做食物的,基本上没有种植转基因品种。这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对种植转基因作物进行调整、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结果。在日本,转基因作物需要三方面安全确认,包括转基因农作物作为食品是否安全;作为饲料是否安全;对环境会不会产生恶性影响。针对上述三个安全确认,日本分别有相关法律措施进行监管,包括《食品安全基本法》、《食品卫生法》、《饲料安全法》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粮食消费国之一,中国对转基因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管理和信息发布,还处在粗放和不透明阶段,这直接导致当前的转基因僵局,不但带来技术失控的风险,使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日渐对立,还使中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行为变得难以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