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从“玉米种植业联盟体”看“构建新型农业经
每年的备春耕生产时节,榆树市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陈卓都是大忙人儿,今年他更忙了。
他带着农户托管的750公顷土地加入了“中国东北玉米种植业联盟体”。
一个开辟了“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的全国百强合作社、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种粮大户”,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怎么就改弦更张了呢?
这个“中国东北玉米种植业联盟体”又是什么呢?
事情得从一粒种子说起。
“利民33”与“2012”
话说2012年,吉林农业生产先后遭遇早春低温、夏季病虫害和秋初台风三大自然灾害,在部分地块粮食产量受损的情况下,“利民33”的表现格外“抢眼”。深秋时节,九台市龙嘉镇路两旁的农田里玉米大片倒伏,枯黄破败,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8月底“布拉万”台风的余威。而在“利民33试验田”里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棵紧挨着一棵,而且棵棵直立,每棵腰间都斜“插”着一穗金黄色的玉米棒。别的地方的玉米9月末就开始收割了,这儿的怎么还站着?当地的农民告诉记者,这叫活秆成熟、站秆晒穗,多站这十来天儿还能再增加一点儿籽粒重量。
2012年10月15日,省科技厅和省农科院在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召开“吉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现场会,郑重宣布:“超高产田建设以吉林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高产新品种‘利民33’与先进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在吉林省湿润区创造了亩产1168.78公斤的新纪录,特别是首次在西部半干旱区实现了亩产超吨粮,达到1041.94公斤。”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对“利民33”如此评价:“耐密抗倒伏;较强的抗病虫性;较耐低温,高产稳产。”
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玉米首席专家王立春说,“利民33”是目前发现的国产最优势品种,一是芽势强,种子拱土能力强,出苗率高;二是抗病害强,中抗玉米螟,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及大、小斑病等病虫害;三是耐密性强,无空秆,无小穗,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四是高抗倒伏,根深秆硬,这是最突出的优点;五是高抗早衰,对后期籽粒增重有一定作用;六是适应范围广,在东北地区表现最好。
2013年1月,“利民33”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优势品种的困惑
“利民33”是松原利民种业历时十余年,以优选德国品种为父本、国内品种为母本培育而成。公司董事长刘兆先算了这样一笔账: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是6000万亩左右,出于农业生产安全的考虑,“利民33”在吉林省的种植面积高不要突破3000万亩,低不要少于2000万亩,在30%-50%区间,这是一个最佳水平。按3000万亩计算,以高产试验田平均增产量的50%计算,全省可增产100多亿斤。
对于“利民33”的增产账,王立春的算法相对谨慎:农民大田种植平均每亩增产可以达到10%,即每亩增产玉米100斤。该品种审定后估测可按每年1500万亩计算,每年吉林省可增产玉米15亿斤。
比肩国际水平的优势玉米杂交品种,其大田表现让人看到了可以使吉林省粮食再增产的希望。
然而,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一些现象却让松原利民种业感到十分困惑。
困惑之一:标注与实际不符的肥料,造成产量、品质下降。据统计,仅有15%的用户达到了亩产干粮超吨。品质造成粮难卖,增产不增收。
困惑之二:耕作设备条件不能满足6000株/亩的要求,接受品种的农户,被迫用半手工设备,进行农作。
困惑中的突破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现代农业是生态型、智慧型、效益型农业,实质是高科技行业,很多发达国家已将其列入资质化管理行业。现在中国农业种植业后继无人是个问题,很多合作社有资金,但缺乏技术支持。”3月7日,在省农科院,记者采访了松原利民种业董事长刘兆先。
当谈到“中国东北玉米种植业联盟体”时,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方案兴致勃勃地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重点任务。这个联盟体是创新型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产品。”
联盟体通过对良种、保真适方肥、农药、栽培、植保、保险、粮食回收等全产业链技术要素整合,将所有技术打包成一种产品,实行捆绑式销售,合同化、产量分成、标准化种植并全程鉴定、产品赊销、合同化回收粮食并关闭风险。服务对象为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
创新了农资服务模式,精减了农资服务中间环节,实现技术与需求的面对面,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上的BtoB。
创新了粮食贸易新模式,实现了单质化收购。通过联盟体,收购上可将粮食质量技术前移至生产环节,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行单质化粮食贸易,可大幅提高粮食利用率,降低粮食仓储环节能耗。
2013年,利民种业与吉粮资产公司进行合作,在榆树市进行了试点,规模在10万亩左右。通过试点,实现了农户大幅增收,增产幅度达到20%以上。由于吉粮资产管理公司及时回收了玉米,在没有任何歧视的条件下,农户普遍增收在30%以上。
2014年1月,利民种业与云天化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国东北玉米种植业联盟体”;组成了联盟体理事会;签订了玉米收购合作协议;通过了综合技术服务产品贸易合同模板。
随即,召集省内外180家合作社,讨论综合技术服务产品合作事宜,引起强烈反响。
紧接着,这一“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产品”正式发布广告,省内外政府农业部门、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响应。到1月23日,有明确意向的就达45.5万亩。
从政府部门看,黑龙江省肇东市、内蒙古开鲁县、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十分积极,拟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公司合作推动项目发展,目前均已突破5万亩。
目前,有明确意向的已超过100万亩。本着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原则,公司正在通过土壤鉴定,稳步签署合同。
“产品”可使合作社降低春季投入资金50%以上,带动合作社规模成倍扩大。
“产品”包含了农业栽培技术、农业植保技术,并提供标准化作业手册,目前技术提供方为吉林省农科院。并按作业手册,通过作业鉴定,强制其标准化作业。进而推动农业组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科研成果真正让农民用得上,真正“写”在土地上。
“产品”是赊销,要求其财产管理、组织管理、行为管理更加规范。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规范化程度。
“产品”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在科学种植技术指导下,粮食产量将比现在市场上其他的品种增产30%以上。去年,榆树市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种植,达到平均亩产920公斤干粮以上水平,其他品种平均亩产不足700公斤干粮。今年,东北地区出现捂粮现象。但与利民种业合作的合作社,因为指导到位站秆收获,粮食及时出售,售粮价格高,用户反映好。
“产品”能有效降低成本。在现代农业中,种植业者是农业技术综合需求者,迫切需要规避中间商“谋利”。典型模式就是BtoB,无缝衔接种植业全过程,
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进一步改革创新,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奇迹。“蝴蝶”已经扇动了翅膀,我们期待着“效应”风暴。(作者:石巍)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