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牛肝菌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表日期:2014-03-18 07:33PM 阅览次数:
牛肝菌科分子系统发育框架
牛肝菌科真菌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特殊的生态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菌物学家关注的“明星”真菌。在这类真菌中,既有重要的食用菌,也有易混的毒菌,在国内外因误食毒牛肝菌而中毒的事件频频发生。该科真菌能与十余科植物形成外生菌根关系,表现出较强的生态专一性和适应性,物种繁多、形态多样、结构复杂,属种区分困难,亲缘关系不清。被认为是真菌分类中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真菌分类鼻祖弗莱斯(E.M. Fries)曾说“没有比牛肝菌更棘手的了”。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组经过十多年的材料搜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基于四个基因片段的DNA序列,结合形态及超微结构特征,对该科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真菌学主流期刊Fungal Diversity上(Wu et al. 2014. doi:10.1007/s13225-014-0283-8)。
该工作主要新意在于:1)首次较清晰地构建了牛肝菌科分子系统发育框架,发现七个亚科级主干分支,发表4个新亚科;识别出59个属级(或亚属级)支系,其中22个为新支系,证明了11个已知属为单系;2)对该科物种的关键形态特征,如子实体受伤变色与否、担孢子纹饰、子实体形态、子实层孔堵塞与否等进行了推演研究,发现该科关键形态性状都经历了多次起源;3)将牛肝菌科担孢子的纹饰划分为11种类型,其中2种类型为本次首次发现。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No.3121010391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14CB138305)及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