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农民自制点播器 助力春播种薯忙
王有军示范马铃薯点播器播种
石门镇石门街农民王有军是一个勤劳朴实、遇事肯动脑筋爱钻研的农家汉子,他经过反复琢磨、试验,最终成功研制的马铃薯点播器不仅加工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有效解决了洛南县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难问题,受到了市县农技人员的肯定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洛南县常年春季干旱,露地马铃薯由于风吹日晒、降雨量少,经常出苗率差,农技部门推广的地膜马铃薯虽有一定的保墒提温作用,但由于覆盖地膜阻挡了春季的零星小雨,在严重干旱情况下出苗率也不高,王有军研制改进的地膜马铃薯播种器具则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该器具由手柄、立杆和鸭嘴三部分组成。手柄用粗25或32毫米、长12厘米的铁管制作,立杆用14毫米粗的钢筋制作,鸭嘴是整个播种器的关键部分,用径粗60毫米长15厘米的不锈钢管斜切成完全相同的两半,用销子连接,保证鸭嘴能开能闭,开度大于或等于60毫米,闭合无缝隙。径粗小于60毫米的不锈钢管孔径小不利于薯块的播种,径粗大于60毫米的不锈钢管播种后,密度大播种穴相互连接,影响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直接影响播种后的质量。播种时将播种器闭合对准需要播种的地方,用脚向下踩播种器直至和垄面平,放入薯块后张开鸭嘴,使薯块落入穴内,垂直向上提出播种器,然后用土将播种穴灌满封膜压实。
从2013年县农技中心在石门镇进行点播器先覆膜后播种情况看,传统的楔木开孔播种浅,出苗后根系入土浅,在干旱的情况下易烧苗,即使能正常生长直至结薯,薯块也裸露地表,形成绿薯、小薯,商品率和产量都受到较大影响。而采用点播器后,播种深度可达到13-15厘米,与正常播种深度没有差别,播种穴本身就象一个个小型集雨器,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增加播种穴的土壤含水量,在干旱条件下出苗率达96%以上,比传统播种方式提高出苗率15-20%,而且出苗早。今年,马铃薯点播器在全县范围示范应用,同时被市农技站推荐到商洛各县区进行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