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栽培的土壤耕作

(1)耕翻耕翻是土壤耕作的基本环节,在所有的土壤耕作措施中占有重要位置。耕地、耪地镇压等项措施对土壤作用范围仅限于土壤耕作层的上部,而耕翻土量大,能使土壤耕层疏松,翻转和混合,改变耕层构造。作物生长季节,土壤表层受到人、畜和机械的压力及大气降雨的淋洗、冲刷,土壤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出现板结,通气和透水性降低。因此,为给高粱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需要进行耕翻。其作用在于:

1)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耕翻土地时,通过犁的翻转作用,将上层土翻到下面去,下部土翻到上面来,使耕作层疏松,通气性和透水性增强,土温升高,有利于高粱发芽出苗。。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还有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的风化,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高粱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2)增强土壤保墒能力。经过耕翻和整地,耕层表面形成一层团粒,土壤中产生了大量的非毛细管孔隙,降雨时水分很容易通过这些孔隙渗人耕层,避免出现地表径流,将土壤水分积蓄在耕层底部,而团粒内部的毛细管吸附力强,蓄积水分不易蒸发,提高了土壤保墒能力,在北方干旱条件下,对高粱播种保苗、培育壮苗非常有利。

3)掩埋根茬,减少杂草和病虫害。耕翻时,随土层翻转,前作的根茬与残体被翻人土壤中,可以促进分解,犁刀还能将宿根性杂草根系切断,翻到地表风干,使其丧失发芽能力。杂草种子、害虫和病菌被翻到下层后,也不能继续生存。因此,耕翻可有效地减轻病、虫及杂草对高粱的危害。

4)防止返盐。盐碱地区,耕翻后,土层疏松,蒸发量下降,能控制土壤盐分仁升,同时由于透水性增强,降雨时可以淋洗盐分,降低耕层中盐分含量,有利于高粱保苗和根系发育。

(2)耙地耙地的作用在于破碎翻耕时出现的土块,疏松表土和平整地面。通过耕翻,紧实的底土翻到表面,虽经犁的切割和翻转,但仍有部分土块存在,在整个耕层中还会产生很多大的空隙。地面由于大华片的出现,也常形成轻微的起伏。翻后耙地,可以切碎或撞碎大的土块,耙平表土。由于耙的压力作用,还能使土层踏实,减少空隙,表层有较细的土壤覆盖,避免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因此,耙地是北方高粱产区保墒保苗的一项有效措施。耙地还可以防除早春田间杂草,掩埋肥料,有促进高粱苗期生育作用。

(3)耕地耪地又称盖地和擦地,是干旱地区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表土耕作措施。东北、华北的干旱地区,常在先耙后捞,连续进行,以提高保墒效果。耪地主要作用是耪松表土,进一步破碎土块和整平地面。翻、耙之后,土壤耕层基本上变得细碎、密实,但土壤表面有时还有土块,犁缝或耙沟。耪地不仅掩平耙沟,还能把不易破碎的硬土块埋在耕层里,使它吸水、湿润,然后再耪碎。因此,耪地可在耕层创造出一个内部紧密、表面疏松的覆盖层,减少水分蒸发,使耕层达到适宜播种状态。耪地比不耪的,在3一4天内,土壤水分约增加1%,干土层减少1厘米厚。

(4)镇压翻、耙后至播种前,表土中还可能遗留一些土块,在干旱条件下,土块干硬,再耙也不易破碎,影响播种,妨碍高粱出苗。这时镇压,可以压碎这些土块,并能填补土壤缝隙,密实土层,减少水分扩散损失。同时,还能增加土壤耕层中毛细管孔隙,使土壤耕层以下水分向上层运动,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但是,镇压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土壤太干或干土层过厚,镇压便不能增强土壤的紧密度,提墒保墒作用不太明显。土壤过湿时,镇压能使土壤过于紧实,干燥后结成硬板。以镇压后表土不结硬皮,土壤表面又能产生一薄层细土为镇压适期。

(5)深松耕深松耕法是适应中国东北部土地辽阔地区进一步稳产、高产和加速田间作业机械化进程要求的新耕法。这种耕法的主要措施是局部深松,用深松代替耕翻,或用隔年深松,耕种结合,耕管结合代替年年耕翻。一般多采用垄沟或垄台相间深松法。这种耕法的耕层结构有虚实并存的特点。它打破了平翻耕法和垄作耕法的犁底层,使封闭式犁底层成为开放式犁底层,既保留了犁底层的优点又消除了犁底层的缺点,在蓄水、保墒、增墒具有特殊作用。采用这种耕法时,前作物残茬留在地表有防风保土作用。深松耕法大体有秋深松、播种深松和带苗深松三种作业方式。

本文章来自中国生态农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