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丰工程”项目为黑龙江粮食丰产增收护航
【导语·中国大田网】2013年黑龙江省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项目,在玉米、水稻“一田三区”总示范面积4207.4115万亩,共增产粮食175.996万吨,增产效益43.46亿元。“粮丰工程”项目为黑龙江粮食丰产增收护航。
3月11日,记者从在省农科院召开的“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黑龙江项目区2014年工作会议上获悉,2013年黑龙江省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项目,在玉米、水稻“一田三区”总示范面积4207.4115万亩,共增产粮食175.996万吨,增产效益43.46亿元。
据了解,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于2004年,是科技部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产省实施的一项重大科技工程。“十二五”以来我省相继启动了“粮丰一期”《东北平原北部(黑龙江)春玉米水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粮丰二期”《黑龙江粳稻春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粮丰三期”《东北平原北部(黑龙江)玉米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工作。
黑龙江项目区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针对制约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不稳、总产不高等主要障碍因素,开展玉米、水稻的高产攻关研究,突破玉米、水稻在种植方式、密度、育苗等关键单项技术和创新研究,将取得的关键技术与常规技术集成创新,建立适宜于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模式。在玉米、水稻主产区建立示范基地并大面积应用,工程区五年累计增产500万吨以上,增加直接经济效益60亿元以上,并在核心区、示范区建立科技特派员和技术推广与转化平台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
黑龙江省“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苏俊介绍说,项目组开展了玉米最佳施肥效率、旱区玉米水分高效利用及调控技术、玉米平作技术、玉米肥料增效与减量施肥等9个玉米单项创新技术研究;水稻开展了灌溉技术、生物预警技术、稻草还田技术、水稻肥料增效与减量施肥关键技术等11个水稻单项创新技术研究。针对黑龙江省不同生态条件,玉米上组装与丰富了松嫩平原中南部、中西部抗旱、三江平原抗低温玉米高产高效标准化技术和半湿润区玉米丰产节水节肥技术,并在望奎、肇东14个县(市、场)广泛应用,水稻上形成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粳稻大面积均衡增产配套技术和水稻节水节肥技术并在北林、五常等34个县(市、场)得到大面积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课题组直接培训农民28万人次,并通过录制玉米、水稻丰产高效技术专题讲座、发放标准化生产技术明白纸、科普大集、咨询电话、现场会、田间博览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了相关技术咨询服务。会上首席专家及专家组要求,2014年项目组将继续加大成果展示力度,加快专项技术创新,做好指导农业生产的技术保障,结合培训向农民推荐好品种、好技术,积极探索粮食丰产科技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重要作用,扩大“粮丰工程”的影响与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