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科技改革释放红利

黑龙江: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科技改革释放红利

■ 本报记者 李丽云 本报通讯员 刘佩海 王秀峰 关瑛玺

引言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更多释放改革红利”、“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

这些内容让你心动了么?

这些话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

这些话让黑龙江科技界人士心动了。在过去的2013年,黑龙江科技工作为这些内容做了生动的诠释。

在2013年,科技大省黑龙江继续向蕴藏丰富的优势科技资源要红利,探索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转化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深化科技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原动力,以不断深化的科技体制改革,尽情释放着科技改革红利。

在这一年,始于2011年的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在2013年升级为黑龙江省“科技一号工程”——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活动,动员令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以召开启动大会的方式向全省高规格发出。全省各种力量凝神聚力、合力推进科技成果在本省转化。经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至年底黑龙江科技成果转化“硕果满园”。2013年,黑龙江省通过开展201场科技成果招商活动,转化对接成果523项,签约额10.5亿元,吸引企业投资95.8亿元;黑龙江告别了过去科技成果 “省内开花省外香”的窘境,进入了“省内开花、省内外共飘香”的佳境;

曾经于2010年4月30日开工的位于松花江黄金水岸的地标性建筑黑龙江科技创新大厦,历经三年建设,于2013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这座集全省科技创新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超级大平台,为所有来黑龙江创新创业的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将传统的分散的科技中介服务升级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最新版,这个平台以其无与伦比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成为当下高端科技服务业的典范。大厦投入运营10个月以来,入驻黑龙江科技大厦的科技服务机构已达40余家;

承载着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使命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于2013年10月25日正式启动运营。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当日召开的该院第一次理事会上强调,黑龙江工研院的核心定位是促进科技成果在黑龙江本省进行产业化转化,以此发挥黑龙江富集的科技资源优势,促进黑龙江更好更快发展。该研究院将在全新的现代院所体制机制模式下,探索解决大学、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中间地带问题,书写科技成果招商转化升级新版本,专注于将黑龙江省科技成果挽留在本省落地转化,同时也将吸引海内外科技成果来黑龙江落地转化。

……

在这一年,黑龙江科技跃动出了时代最强音。科技资源释放的红利在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得以彰显,厚积薄发的科技实力成为黑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泉。

“一号工程”创新招商模式释放科技潜能

众所周知,黑龙江是农业大省、石油大省、资源大省、边贸大省,然而黑龙江还有一张更突出、更令人引以为傲的名片——“科技大省”。

黑龙江虽地处偏远,但科技资源积淀深厚。黑龙江的科技成果可谓“上天入地、下海遨游”。无论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三峡工程、北京奥运、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还是阻击“非典”、抵御禽流感等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都有黑龙江科技的贡献。尤其,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高效开发、千兆瓦级水轮发电机组、高速铁路重载货车、燃气轮机等一批黑龙江重大科技成果,都是本领域翘楚,引领着国内外科技前沿。

正是因为黑龙江有足够的科技成果,而且有足够多的在世界和国内领先一流的科技成果,黑龙江才有底气于2013年初开展了高规格、大规模的科技成果招商转化对接大行动。

这次行动被列为黑龙江省“科技一号工程”,期待以此次行动找到黑龙江多年来一直试图破解的迷题?即如何将龙江富集的科技资源最大化挖潜?如何能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优势?如何向蕴藏丰富的科技资源、科技实力要红利。

这一次,黑龙江一改以往传统招商模式,不再让生产要素中的土地、森林、石油、煤炭等诸多自然资源做主角,而是创新招商模式,以富集的科技资源作为吸引投资商的最重要的主体。4月初,黑龙江省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以科技的名义,发出邀约,邀请国内外科技精英携带适合黑龙江产业特色的科技成果来黑龙江落地转化,黑龙江的科技人才、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则以雄厚的科技实力为基础,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携手挖掘黑龙江科技资源这座金矿。

承办这次科技招商大戏的主角有黑龙江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省政府新闻办、省知识产权局八个厅局共同担当。

于是,在2013年,在龙江大地,在祖国大地,由这8个厅局共同组织的大大小小、特色各异的200多场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活动旋风般展开。

在国内久负盛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往前来洽谈科技合作的大多为资金雄厚的南方省份,在2013年增添了新面孔,来自省内十三个地市的合作者渐次增多。

2013年4月10日,北方初春,乍暖还寒,上午,黑龙江省召开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大会,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和新到任的黑龙江省长陆昊亲自在会上发出了动员令,这次科技招商转化对接动员大会和奖励大会一起召开,一方面大力奖励科技成果,一方面推动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把鼓励成果产出与激励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起来。鼓励科技人员创新与激励科技人员创业结合起来。当天下午,陆昊省长又亲自带领省内各市地一把手领导开展了“高校院所一日行”活动,走进哈工大、黑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由此,掀起了黑龙江省内各市地承接转化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接高潮。

就在当天,齐齐哈尔华工机床与哈工大当场达成合作意向,最终,齐齐哈尔市跟进促成哈工大的高精密机床研发制造基地和金属基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等2个高科技产业集群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达5亿元;哈尔滨市则投入1亿元资金与哈工大合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同时又通过哈洽会、以及“国家863项目巡展”等对接活动,落地转化项目259项;大庆市依托石油及石油装备产业,通过参加“科技大篷车”等对接活动,落地转化项目84项;绥化市将科技成果招商纳入“产业项目升级招商之夏”活动;鸡西市以石墨产业优势吸引省内外投资17.8亿元。此外,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黑河与大兴安岭等各市地,也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据统计,当年,黑龙江省共开展了201场科技成果招商活动,转化对接成果523项,签约额 10.5亿元,吸引企业投资95.8亿元;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实现112.18亿元,同比增长11.62%,其中60%留在省内。

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提速高科技

在2013年,黑龙江省还积极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黑龙江争取到大型核电站关键部件等8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获经费支持3.53亿元,同比增长2倍以上;

组织实施了“27吨轴重通用货车关键技术研究”等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了“1000MW级核电主设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等一批产业核心技术。“高层建筑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89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

推进生物产业建设。省市双层推进生物产业大项目111个,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哈尔滨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联合黑龙江省医科院、哈医大,建设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已吸引63家企业入驻,售销收入达到120亿元。

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纯石墨开发及其典型应用”项目,一批石墨深加工项目在鸡西、鹤岗等地陆续投产,如今,黑龙江省石墨产品深加工比重达到37%,石墨精粉就地转化率达到38.5%。2013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占GDP比重达到13%。

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创新实力

2013年,黑龙江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新组建了8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全省企业研发机构达到472个。齐轨交通装备公司组建的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全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家。

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新培育和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525家,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52家、高新技术产品547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35家。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基金支持1.1亿元。

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13年,黑龙江省发明专利和企业专利申请量首次实现双破万,分别达到1.03万件、1.04万件,同比增长46.26%和22.61%。

加快科技园区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2013年,黑龙江省实施科技园区建设行动,企业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加快建设。目前,已集聚国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机构143个、研发项目148个、产业项目122个、高端人才24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育成中心已入驻18家中科院所属院所,13个项目落地孵化;创新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入驻12个单位,17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正在孵化。

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省市合力推进佳木斯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等14个创新型产业群建设。大庆高新区谋划生成乙烯、汽车等18条产业链,培育科技型企业1300多家;齐齐哈尔高新区重型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试点。全省新认定了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哈工大、东北农大、哈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创业与培训基地。2013年,黑龙江省5个高新区实现总产值4063.7亿元,同比增长13.8%;18个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总产值2158亿元,同比增长20%。

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新认定1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大庆、黑河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晋升国家队,全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4个。

科技和金融紧密融合。启动建设黑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在黑龙江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新增科技投融资总额5.3亿元,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1.37亿元。

搭建服务平台升级高端科技服务

2013年,黑龙江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科技服务功能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有新进展。黑龙江省科技大厦正式投入使用,省科技数据中心、美国通用电气哈尔滨创新中心、上海万达信息公司研发中心等33家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已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50余场。

行业研究院建设有新突破。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院、省绿色食品研究院、省中医药科学院先后启动运行,标志着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十大行业研究院成功组建7家。

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有新成就。新增哈兽研、哈工大和黑龙江省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等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5个。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覆盖全省。“龙江平台模式”成为全国典型,累计加盟单位630个、大型仪器3075台、检测项目1.93万项,开展服务4.2万次,网上服务金额1.97亿元。

科技惠民让百姓共享科技红利

2013年,黑龙江实施科技惠民行动,科技成果更多服务百姓、普惠民生。

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组织实施了20个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新认定法人科技特派员215个、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286人,推广新技术185项、新品种64个。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所育成的“龙粳31”超级稻,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为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组织实施民生科技项目。“饮用水安全保障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乳腺癌基因组学研究临床转化应用”、“齐齐哈尔市3G-WIFI城市安全监控系统推广”等一批民生科技项目加速推进。

群众性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全省共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5000余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100余万份,培训260万人次。科技活动周期间共有230余个科研机构面向社会开放。

组建战略联盟密切产学研合作

2013年,黑龙江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

新组建了卫星导航服务和石油钻采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了石墨、卫星导航、马铃薯、冷水鱼等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石墨、冷水鱼、马铃薯3个联盟成为国家级试点联盟。全省32家联盟中,有国家级联盟5个;961家盟员单位中,有企业526家、高校147家、科研院所168家。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企业与科研机构,成立了天然石墨加工新技术与高端应用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25家企业,合作开展了19项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签约金额达到2亿元。

建设人才队伍优化科技人才创业环境

2013年,黑龙江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共组织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0项,获经费支持4.79亿元;承担省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中,35岁以下年轻科技人员比例由16%提高到37%。

支持人才团队建设。启动黑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重点支持了省工研院、中医药科学院、绿研院、农机院、石化院、农科院等6个科研院所建设人才梯队。全省新培育创新创业团队60个。

通过对外科技合作支持创新创业。成功举办了海外学人创新创业洽谈会,承办了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投资对接会等活动,吸引高端智力资源服务龙江发展。有19个项目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

科技改革提升科技管理水平

2013年,黑龙江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科技政策落实。分解落实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科技强省建设任务,推进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开展了人才强院(所)政策调研起草工作。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

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省级研发项目全部实现了按企业技术需求申报。开展了财政科技专项经费绩效评价,初步实现了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的量化与常态化管理。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