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谋划现代生态农业建设
生态友好是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我们应进一步认识农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积极迎接新的农业产业革命,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进而谋划现代生态农业建设。
农业走现代生态化之路是客观规律使然
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将来,中国要变成世界第一个高产的国家。”他曾多次倡导发展有机农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这实际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农业必须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生态化之路。这不是主观随意的选择,而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所共同决定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重视倒逼机制,实质上就是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就农业生产而言,主要受三大规律的制约。
大自然生态运行规律。大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大致可被视为跨居于地球表面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之中的一层生物生存空间,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当今的状态。同时,这个系统也存在资源制约,例如能源、材料等的相对有限性。农业作为生态大系统的一个部分,必须遵循生态规律才能存续和发展,否则,不仅难以持续发展,还会损害生态大系统。
农业生产特殊生态规律。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依赖于生态系统而生存的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农业至少参与三大生态循环:一是大自然特别是大气的大循环,包括碳、氧、氮、水等的循环;二是大农业中各产业之间的循环,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培育业(微生物)和采集业(从海洋、山地等捕捞或采集野生生物)等;三是农作物种植业自身包含的“无机—有机”和“二氧化碳—氧气”等循环过程。
人类生活质量需求不断提升规律。人类不仅追求生存所需物质的数量,而且追求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突出,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另外,食品安全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外来物种入侵带来国际生物威胁,等等,这些问题都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出了紧迫要求。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功能表现为一种“力”,顺应它即为推力,违反它则为阻力。这在农业领域相当突出。当前,面对化学农业带来的高污染、高成本问题,特别是面对我国农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挑战,必须更好地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积极主动迎接新的农业产业革命。追溯历史,世界农业大体上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和两次产业革命:一是原始生态农业;二是化学农业,即第一次农业产业革命;三是依靠科技引领和支持的现代农业,即以现代生态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农业产业革命。
现代生态农业的特征与建设模式
现代生态农业是在先进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下,以生态全面优化为重要特征和前提条件,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目标,从而取得生态、经济、社会、健康四重效益的现代农业。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生态全面高端优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农业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各个子系统、生产全过程以及纵横延伸扩展的各个部分全部达到高标准生态化。
科技全要素创新集成。科技贡献率一般达到90%以上,在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建成先进和完备的农业科技体系;实现农业信息化。
循环全程多层交错。形成大农业内部全过程、多层次的循环经济,全面实现生产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
资源全部科学配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通过土地整治养护、科学的轮休和轮作提高土地肥力,并进一步改造、修复劣质退化土地;依靠科技调水储水、节约用水、除涝治旱,杜绝水污染;发展人工影响气象技术,不断提高调控水的时空分布的能力,把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利用高科技广泛开发资源空间。
装备全方位配套。用现代技术和设施全方位装备农业,包括耕作技术、水利设施、植保手段、养殖方法等各个环节都实现高标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模式全盘统分协同。微观层面,因地制宜,统一耕作、加工、销售,同时实行个人或家庭分区段承包责任制,发展现代田园式家庭农场以及牧场、渔场;中观层面,建立和优化城乡生态连体结构,以广阔农村、农业的生态功能净化城镇空气,转化垃圾和污水,提供氧吧和休闲空间,供给生态型农产品,形成城乡大循环系统;宏观层面,创新生产和资源调控配置机制,建立“市场决定、政府引导、科技支撑”的三元调控配置机制。
运用科技解决难题,设计路线图
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会遇到许多难题,有些可能是目前难以预料的。攻克这些难题,一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二要依靠科技创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当前,有人对建设生态农业提出质疑,认为搞生态农业产量低,会饿死人。实际上,现代生态农业并非只优化质量,而且会大大增加产品数量和品种,实现质与量的统一。现代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路径,现在全国已有许多实验成功的案例。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不外乎两条:一靠深化内涵,用生态技术提高耕地质量。按照现有实验区的数据,增加的产量相当于增加1/3的耕作面积。通过多层次循环利用,又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二靠扩大外延,发展大农业生产多种新型食品。如林业的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潜力更大,还可发展广阔的海洋农业;正在兴起的微生物农业,将来可能发展成为工厂化的农产品生产。在这方面,国际上已有成功的案例。以色列是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平均每个农业从业人员只能养活17人;通过运用科技手段,现在已能养活90多人,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农产品需求,还能出口农产品。我国不仅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海洋,还有西部没有开发的广袤国土,科学发展大农业,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方能建立起生态大农业与生物质能源循环互动机制。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路线图。在不断提高先进科技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大体上可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初步生态化阶段,即以生态手段部分地取代化学手段,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开发和推广碳酸盐肥料、微生物肥料,解决化肥和农药污染的突出问题,建立高端生态农业示范点。第二步,基本生态化阶段,即以生态手段为主,从各方面大幅度减少或部分取代化学肥料和农药,实现有机农业、低碳农业,建设大面积高端生态农业示范田。第三步,全面生态化阶段,即以高端生态技术彻底取代化学手段,形成高端生态农业的新结构,全面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目标,使古老的农业成为新兴产业。第四步,高端生态化阶段,彻底实现生态革命。这“四步走”可作为全国的路线图,各地在实施中可因地制宜,重点区域率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