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确定“叶化病”基因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导致八仙花(又名紫阳花、绣球花)和牵牛花等植物患上叶化病的植物菌原体所拥有的致病基因,并弄清了这种基因的功能。

叶化病是指植物的花器官部分或全部被类似叶片的结构代替,形成“花变叶”的状态,花朵呈绿色的珍稀八仙花有时也会患上叶化病。植物菌原体是一类目前尚不能人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可侵袭粮食、蔬菜、花卉、林木等,能引起枝条丛生、花器变态、叶片黄化、树皮坏死,以及生长衰退和死亡等症状。

东京大学教授难波成任等人在最新一期英国《植物杂志》上报告说,研究小组研究了导致叶化病的植物菌原体后发现,这种微生物拥有一种名为叶原基的基因。叶原基是在植物茎尖生长点的基部形成的突起,能发育成幼叶。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将这种基因植入植物,形成花所必需的蛋白质就会被分解,从而出现花变叶的情况。此外,植物菌原体不会通过植株间的接触和摩擦传播,而是通过叶蝉等昆虫刺吸植物汁液传播,叶蝉容易被绿色植物所吸引,因此当叶化病使植物整体呈绿色时,会进一步吸引叶蝉,导致植物菌原体的扩散。

难波成任表示,如果能够研制出抑制这种致病基因发挥作用的药物,就有望预防叶化病;反之,如果将这种基因植入植物,有望培育出开绿花的新园艺品种或增加西芹和菠菜等绿叶菜的收获量。

原文检索:

Kensaku Maejima, Ryo Iwai, Misako Himeno, Ken Komatsu, Yugo Kitazawa, Naoko Fujita, Kazuya Ishikawa, Misato Fukuoka, Nami Minato, Yasuyuki Yamaji, Kenro Oshima and Shigetou Namba. Recognition of floral homeotic MADS-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by a phytoplasmal effector, phyllogen, induces phyllody. The Plant Journal, 6 MAR 2014; DOI: 10.1111/tpj.12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