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隋熙明:现代农业发展粮食主产区需重点支持

央广网哈尔滨3月11日消息(记者乔仁慧 通讯员张亮)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工商联主席、黑龙江北大仓集团董事长隋熙明。作为一名老代表,他建议国家在未来10年,对齐齐哈尔这样的粮食主产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给予重点支持。

隋熙明代表说,齐齐哈尔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00万亩,农村人均近9亩,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同等地市前列,且多数地势平坦,集中连片。2013年,全市粮豆薯总产270亿斤,实现“六连增”,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五个县(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粮食总产约占全省的1/5、全国的2%,商品率达到80%,是国家可靠的“大粮仓”。全市奶牛存栏68.8万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鲜奶产量176.1万吨,接近国产鲜奶总量的1/20、全省的1/5。奶牛存栏、鲜奶产量,位居国内地级城市前三强。全市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2%;已发展大型农机合作社190多个。现有大型水资源调配工程1处,为中部引嫩工程;水库143座,设计总库容10.7亿立方米;万亩以上灌区55处;旱田灌溉面积750万亩。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622个;入社土地2370万亩、农户近70万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4.5%和农户总数的79.1%。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劳动力转移。全市流转土地1890万亩,占集体耕地的61.3%,规模经营达1850万亩,增长37.9%。农村劳动力转移110多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6亿元,人均劳务收入3280元。

尽管如此,隋熙明代表说,我市农业发展至今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据有关数据显示,建国以来全市农业70%为灾年,20%为平年,只有10%为丰年。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投入不够、造成历史欠账较多,“十一五”期间年均投入4.5亿元,“十二五”以来年均投入7亿元,分别占应投入资金额的35%和45%,工程配套率不足50%;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功能下降,效益衰减。耕地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标准的不到30%;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左右;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近70%。二是农业机械化相对滞后。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80马力以上拖拉机仅占2%多一点。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较少,如果每5万亩耕地由1个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进行统一耕作,还需新发展510个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三是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较低。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仅为50.8%和35.6%,严重制约了畜牧业提档升级。

从我市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历史贡献看,从保障国家未来的粮食安全看,从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任务看,隋熙明代表说建议国家应该对齐齐哈尔这样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上给予大力扶持。一是提高粮食生产补贴标准。中央财政应对粮食主产市、县两级增加补贴,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对国储和向省外调出原粮,按收储和调出量市场价格的20-30%给予市、县两级补贴。建立耕地保养制度,实施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中低产田按每亩每年100元标准补贴,连补10年。二是强化畜牧业生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应连补10年。对规模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项目、畜产品加工园区、牧草种植和机械装备等给予资金支持。三是增加农业装备和基础设施投入。诸如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等农机化工程、水土保持和灌涝区治理等水利化工程,如果国家能支持相应基础设施投入到位,我市粮食产能将增加100亿斤以上。四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性保险资金、现代农业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对示范项目扩大以奖代投范围,增加以奖代投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