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念志院士:应对气候变暖,让海洋吃掉更多碳

焦念志院士:应对气候变暖,让海洋吃掉更多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接受中国气象报记者采访。 吴越 摄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越报道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减排与发展的平衡中,如何将人类活动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被“储藏”起来,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提出“海洋碳汇”这一途径,并表示,可以让海洋“吃”掉更多的碳。

和森林相比,海洋具有储碳量大、储存时间长的优势,更适合做全球气候的调节器,碳汇潜力更为巨大。气候影响海洋,海洋又反过来影响气候。正是敏锐地捕捉到气候与海洋的紧密关系,焦念志在十年前开始进行海洋碳汇领域的研究。

目前,我国针对海洋碳汇理念和技术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焦念志也坦言,就现在而言这项技术的发展也并不完全成熟,首先需要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海洋碳汇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去研发相应的技术与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操作规程。其次,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国际科学界都公认的标准,能够在将来真正发挥出海洋碳汇对低碳减排的服务功能,并以此发展国内外海洋碳汇的交易市场。“谁掌握了这项先进的技术,谁将来就掌握了将来海洋碳汇市场的话语权。”焦念志说。

2013,我国成立了全国海洋碳汇联盟,在联盟单位协同配合下,分别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的代表海区初步建立了海洋碳汇联合监测站构架。焦念志表示,海洋与大气研究都十分复杂,尤其是海洋碳汇研究需要上千个指标数据。因此,他正在积极推动一系列的碳汇时间序列监测站的建立,旨在能够在近海和海洋等具有不同特性的区域选取站点的建立,以便更加深入系统地进行监测与认识二氧化碳与海洋的关系。同时,焦念志还希望建立常设我国的海洋碳汇国际论坛。“这样不仅能够打造一个科学前沿交流的平台,吸引各专业、各领域的科学家都能参与其中,而且还为客观宣传中国低碳经济成就打开一扇窗口。”焦念志说。他同时希望气象和海洋部门能够更加深入地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

焦念志说,一直以来都十分感谢气象部门在他进行海洋碳汇科学研究上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他向记者说起,有一次无法在野外搭建监测站点进行数据获取时,正是借用了气象部门在当地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的“给力”,研究才没有因为数据的缺少而陷入尴尬的境地。

延伸阅读:

海洋碳汇是指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固碳量远远大于海洋调节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和容量,有机碳可以被降解矿化再次形成二氧化碳返回到大气中去。而超出生态平衡的过量固碳导致有机物质大量增加,会导致海洋下层缺氧,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但加剧温室效应,甚至会带来环境的破坏。而微型生物碳泵储碳则是指海洋微型生物生态过程将活性溶解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溶解有机碳,并长期储存在海洋中,时间可达5000年。同时,人们也不用担心会造成海洋的酸化问题。(原标题:《焦念志:应对气候变暖,让海洋“吃”掉更多的碳》)

相关专题:2014两会科教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