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甘肃省分行行长许锡龙代表——调整制度错配发展普惠金融

在代表驻地,有着多年基层“三农”金融工作经验的农行甘肃省分行行长许锡龙代表感慨地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我想这段‘接地气’的话,代表着许多‘三农’第一线实践者的心声。”

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许锡龙代表给本届人大会上带来了一份《发展普惠金融关键要解决好制度错配问题》议案。

许锡龙认为,解决制度错配的办法有两个:一是作为供给方的金融机构,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降低门槛,这些年金融机构就此虽然做了很多调整,还有很大调整和改革空间。二是作为需求方的市场主体,主动改进和创造条件,提升现有市场环境使之与现代金融制度更好衔接。这方面国家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等。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市场环境与金融制度进一步相适应。但还有很多改革举措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为此,许锡龙建议: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开展信用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诚信氛围和环境。不断完善信用法律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和信息数据共享,促进市场主体内生信用机制不断健全。

创新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银行控制风险,一般靠担保和抵押。担保上,可通过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成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既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实施增信、提升资质,又帮助银行分担风险。抵押上,为银行创造条件,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方式。

建立利益均衡和补偿机制。发展普惠金融,带来的社会效益明显,但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建议国家出台有关政策,给经办银行适当的补贴和税收减免。

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发展好普惠金融,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创新。作为供给方的金融机构,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进组织、制度、产品、技术、流程的全面创新,有效应对不同类型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要主动对接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创新设计可行的融资结构和服务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