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大代表呼吁:建立国家南繁育种经济区

人民网海南视窗,2013年02月01日

海口1月30日电(记者 吴声婧)近年来,新的病虫害的入侵以及有害生物的传播对南繁种业发展的安全问题构成威胁。为此,海南省人大代表傅国华呼吁,建立以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为中心的南繁育种经济区,加强病虫害防治和种业检验检疫等工作,实现南繁育种业跨越发展。

傅国华对南繁种业了解颇深,据他介绍,南繁种业是国家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持续需要,1959年以来,先后有20多个省(自治区、市)的5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和民营企业的农业专家、学者30多万人次来海南从事南繁育种工作,每年参与南繁的科研人员达5000多人,直接经济产值每年达2亿元以上。多年来全国育成农业新品种近万个,其中70%约7000个农作物新品种出自南繁,种子产业累计生产面积已达6亿多公斤。

据调查,仅2011年,海南南繁基地为全国提供水稻、棉花、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种子350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200万公斤。其中,水稻制种面积15万亩,提供的种子可生产500多亿公斤水稻,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10%。

傅国华说,南繁种业是国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持续需要,对缩短农作物制种进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特别贡献,应高度关注。

但随着专家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植物病虫害流动和扩散的区域扩大,再加上农药使用的不当,增强了病虫害的抗药性。傅国华担忧,南繁种业如果受到一些新的病虫害的入侵,并被传播到各种植区,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生产损失,影响到粮食供给的安全,威胁社会稳定。

“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困扰和威胁到南繁育种的发展。”傅国华认为,南繁也给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带来极大便利。每年都有大批的种子、种苗调离或进入海南,流动频繁,极易造成有害物物的传播扩散,生物安全已成为南繁今后发展最大的威胁,如控制不力,海南将成为有害生物的大“染缸”。而且,形式上的检查检疫证书只会给育种单位增加负担,对限制检疫对象的传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在不少专家眼里,转基因生物对南繁种业发展的安全问题构成新威胁。傅国华持同样看法:“由于全国各地的材料集中在海南三亚地区南繁,外源转基因在南繁中扩散的风险较大,这些材料又流向全国各地,将可能导致向全国各地大规模扩散,其风险之大地任何局部地区种植转基因材料都无法比拟的。”

为此,傅国华呼吁,为了有效解决南繁育种存在的问题,建议省政府建立以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为中心的南繁育种经济区,建立统一的南繁育种管理机构,加强病虫害防治和种业检验检疫等工作,力争2018年南繁育种经济区建成10万亩高标准南繁科研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到2025年建成20万亩成熟配套安全的南繁育种生产基地,实现南繁育种业跨越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