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入门

很多刚开始从事玉米育种的新人,一般都是一头雾水,自已所学的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等等根本用不上,好象接触了一个自已原以为应当会却现在又陌生的东西,不知从哪里下手,太多的材料,只能感知又看不见的配合力,很多的杂优模式,大学老师教的就很少,加上自已也可能没好好学,脑子里面一片空白,看人家高手说的头头是道,那种羡慕之心无以言表,但是要想达到人家的那种程度,没有个几年的功夫根本不行,如果你有一个好的老师,这个入门的时间要短些,如果自悟那时间就要长点,并且悟性还得要好,所以说有些人一辈子从事育种也没有选育出一个品种,尽管在育种届大家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也都表示理解,但是一但这个事发生在自已的身上也是很可悲。

我感觉育种这个事从入门到能较轻松些地开展工作,这个可长可短的过程也可以有捷径,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第一,最关键的是爱玉米,这里先不说技术与方法,我认为兴趣最重要,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有爱上你从事的工作你才会快乐,玉米从产生的那一个模糊的起点开始,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终点的射线,而我们的人生也是一个可以想象出来的有限长度的线段,如果你不喜欢玉米,只是为了工作需要,没有办法痛苦地去从事玉米育种,把你有限长度的限段淹没在没有尽头的玉米工作中,那不但是你的痛苦也是玉米的痛苦,所以还是奉劝你早早地放弃算了,没有激情的工作就和没有激情的人生是一样的,如果你不喜欢就不要在这个方面折磨自已,人生的路有很多,喜欢与快乐最重要。

喜欢与不喜欢在做事上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喜欢的话你就会找出很多的时间,很快乐地思考,记得以前有人说在国外有很多实验室,里面很多华人工作者,但是最终有突破性成就的多是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人,当时我也想是不是他们排外或是利用了我们的智力,但后来我却不这样想,从国外的教育体制上看可以更多地发挥出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很多人很快乐与痴迷地投入到自已喜欢的工作中,人很幸福也会研究的很深入,这样的状态结果是很容易成功,试想如果一个人天天在为了生活痛苦的要死地从事一个不喜欢的工作,一看工作就吐血三口,别说有成就,就连寿命也会受到影响,留下的可能是,某君,毕业于某农大,为生活,被迫玉米育种,终日苦不堪言,闻自交系便吐血三口,听杂优模式则四肢无力,看选系则抽搐狂躁,反应甚敏,苦撑三年,神糜体衰,卒于秋。

第二,整理自交系,所有的育种工作都是以自交系为中心,自交系就是解决所有困惑的关键,但是那么多的自交系该怎么办呢?如果说自交系是大海,那么我们能接触到的材料就好象拿一个盆在里面装上水一样,所以人不要贪心,利用好你眼前的就好,首先是本地区内最大面积的品种、最常用品种的亲本以及你接触到的自交系,上网也好通过书籍也好找到它们,并把它们写在一个本上,上面记录出来源,特征特性,生育期,抗病性等等,这样的话你就有一个可以随时查找的基础,对于新手,较完整地掌握80个自交系也就算及格了,其后的时间你会慢慢地增加这个量。

第三,杂交组合,自交系就是一个就象一只鞋,只有找到另外的一只才能走的更远,前面整理出的自交系不是为了单纯的查找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基础联系更多的品种组合,所以在上面整理出的自交系下面写出所有利用此自交系选育出的品种,这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或是一些玉米有关的书籍,越多越好,通过收集组合可以找出这下自交系的配合力方向,也能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其中一定会有一些组合给你想象不到的启示。对于其中一些经典的组合要深入地理解,这里面绝对有可研究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会看组合,但是现在的组合没法看,最好是2000年以前的还稍准些。这个地方应当是重点中的重点,掌握越多越好,对新人来说掌握100个应当能及格吧。

第四,基础理论,有人说育种不需要理论,什么多群论,三群论,二群论等等,这个事我没有办法劝服别人,只能说这些观点都有必要看看,玉米育种绝不是傻子过年看隔壁,别人做啥我做啥,这其中的优劣对错大家也都能感知得到,但我建议多看看“中国玉米网”搜狐博客,其中的很多观点很有必要学习以及“玉米图友”“农业技术”博客、新浪博客里面也有一些写的非常的好,玉米育种还是在一种正确的思路指导下的科研实践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机碰撞,我本人接授二群论的观点,这个观点也可衍化出很多东西,有时间可以深入地探讨。

第四,田间观察,这个环节要解决你本上的自交系与田间的材料相结合,虽然你写在本上很多东西,但是你还是没有感性的认识,很多东西一方面是想出来的,更多的也是看出来的,所以田间是经常要去,要反复多次地去,最高境界应是住在田间,目前我还没有达到这个状态,在田间也会有很多的启示,那你一定要记在本上,以备你日后有时间多次反复思量,如果这里也要有一个付分标准的话,那一天去一次田间应当算及格,去二次田间就是满分,三次以上就是在田间迷路了,出不来了,哈。

在看各位老师的博客的同时,加强论文的阅读,如果条件具备,通过数据库查得有关文章,每年总量在500以上,当然越多越好,对于完善自已理论会很有帮助。

第五,思考的时间,有人说很多人不出品种,我也见过一些育种人,每天想玉米的时间很少,多数情况下是尾随众人一同到田间,只是充分地发挥了手脚的功能,帮助别人完成了工作内容,很少在认识上面总结提升,在想象方面联系与创新,所以一天要有一个时间段去思考,尤其是早上未起床前,晚上未入睡前,人静心也静,用20-30分钟的时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这个是我个人经验。

第六,注意国外资源,在这个方面国内的起点差距不大,利用好会有较理想的效果,这此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清楚。

上面是根据自已的经验也是自已学习的过程的心得,玉米是有生命的东西,我的这些想法不一定能把它说的清楚,这里也有也涉及每个人自已的运气与天赋,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结果,如果能把原来需要五年的工作转变为三年完成,那也是变相地延长了科研寿命。

全文发表在搜狐博客:长胡子的植物http://jly710313.blog.sohu.com/

全文首先发于Thinkseed种业交流群中,群号145661404,欢迎更多的朋友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