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V与B1M后代材料性状选择

4CV与B1M后代材料性状选择

先玉335是大品种,大到大家都日思夜想地去想改它,有人想改母本,不过改成的不多,目前用的多的是红轴335母本,也有矮秆335母本。不过改父本4CV的人挺多,因为父本有些性状不理想,如不抗大斑病,不抗倒,不耐盐碱等等,所以在这个方面下功夫的人不少,当然用的改良供体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改了一圈后,很多人就发现还是用B1M改4CV最好,原因是B1M含有抗大斑病基因与抗丝黑穗病基因(这个也是朋友介绍的),完合适合改4CV,另外B1M与虽然6WC构成先玉696,但是它与4CV的血缘关系也很远,二者之间也具有较强的优势,所以B1M是改良4CV的最佳供体,无论这二个材料那个多一些与那个少一些都会与6WC构成品种,所以选择的效率会很高,现在已有很多专家在从事这个改良的选择,并且已有很好的进展,有的也已参加区试,有上佳的表现。

那么别人都改成了,我们还有没有必在要这个方面进行尝试?这个就看你自已怎么想了,国内的育种现状与国外不一样,有人利用7922与5003选出C8605-2,那也有人利用7922与5003选出9046,这其中的原因是玉米是2n=20,那后代分离的个体基因型应当为220=1048576,这样丰富的变异提供着不同的选择基础,尽管有人先做,但选出的结果可以不一样,而这种在国外可能是行不通的。另外有人说用DH系,跑的比我们快,这个也不见得,DH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可选择的稳定系,最是在稳定的后代中去选择,除非稳定的系比你采用的F2量还大才有可能,但是能做到这一点有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所以还是可以尝试一下这个设计。

那么这二个材料杂交后化如何选择呢?

我个人觉悟得,第一、在后代分离的个体中选择株型相对高大一些,这个原因是很多人都改先玉335,但多数都是后代长势较原335繁茂,才能在产量上超过335,要想比335增产5%那生物量就得比335增加10%,这就要求你选的材料要比原4CV还要强大,这才有可能,如果选的比4CV还弱小,那只能是失败,理论上先玉335与德美亚一的增产方式不一样,先玉335在稀植的情况下靠个体的强大,增加群体的生物量,从而提高产量,而德美亚早熟系列,由于生育期短不可能利用个体的强大来增加生物量,只能通过密植增加群体的生物量来增加总产量,所以在后代中要选择株高相对较高,生物量较大的单株。

第二、在生物量较大,株高较高的基础上要选择穗位较低的单株,原因是本来先玉335就不抗倒,那你再选出一个高得不得了的父本,那这个品种就废了,没有什么用,有人说要求株高还要高,穗位还是低,这个怎么能实现?这是个较难的问题,对,这就是个很难的问题,这就要求你后代的群体量要大,大到保证这样的单株出现的可能,另外与BIM也提供了可以穗位低的可能,原因是4CV的穗下节间也不长,而BIM穗下节数也不多,二者完全可以通过重新组合成一个理想的高株高低穗位的可能,也所谓的负相关优良性状相连锁。

第三、叶片的宽大,BIM有些窄长,4CV有些宽,所以宁可选的更宽些,也不要太窄了。最后的几片叶宁大勿小,我们可以看一下先玉335的株型,最后的叶片也很宽大,并且绝对的上冲,这是与国内品种最大的区别,如果是早熟的品种就要求上部的叶片小些,而对于先玉335则也要注意最上部叶片大些为好。

第四、根部发育状况,都说先玉335不抗倒,那地选择的时候最好观注一下根的发育情况,气生根发达的,或是用手拉一下,看根的牢固与否,如果一拉就有要倒伏的感觉,这样就要淘汰。

第五、注意对双穗材料的选择。

第六、茎秆粗壮。

第七、抗病性,不要太强求,稍好于4CV就可。

第八、果穗籽粒的选择,为筒型,BIM锥型,无条件地接近4CV的果穗与籽粒,并且穗越大越好。

玉米育种本来是科学,但也需要运气,如何能把最好的一株种到田间又能把握住,还是很关键,这会因人而异啊!

全文发表在搜狐博客:长胡子的植物http://jly710313.blog.sohu.com/

全文首先发于Thinkseed种业交流群中,群号145661404,欢迎更多的朋友参加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