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当前玉米种质“颈瓶”


最近学习了1989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玉米轮回选择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其中的图1-5“颈瓶”现象插图印象深刻,见下图。


联想到玉米粉丝老师的博文(昌7-2成为黄淮海玉米育种的瓶颈)以及当前的育种现状,无论是搭车育种还是模仿育种,还没有品种能真正超越郑单958(佟屏亚老师博文:郑单958,要想超它,“真容易”!),就是现在炒得火热的中单909在各地的表现并不是宣传的那么好。这说明郑单958的水平如此之高,这十几年来大家能用的材料都用了还是不能超越郑58和昌7-2这对组合,这说明遇到颈瓶现象。上面这幅图也许可以提供解决的方法。

对于由寡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或效应值比较大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是可以将供体中的优异性状转移到受体中去的。但是对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如产量、抗逆性性状是很难通过回交的方法进行改良的。选择性状互补的多个材料组成群体进行轮回选择的方法来改良种质,可以扩大种质的遗传基础,一可以改良群体;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改良的群体中选育优良的自交系。用轮回选择的提高了群体的平均数值,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从这个改良群体内所选自交系的水平以及所组配杂交种的水平(见图1-6)。


那么轮回选择是否有效哪?我们来看看BSSS轮回选择过程中所选育的自交系水平及其与Mo17进行组配后所组成4个单交种的产量(如下图)。B14和B37是从BSSSC0群体中选出的,B14于1953年发放,B37是1958年发放。B73选自BS13(HT)C5群体,1972年发放。B84选自BS13(HT)C7群体,1978年发放。



以上有些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