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商业化育种

2011 年4 月10 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确立以企业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商业化育种提出和对应政策给中国种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政策促使种业公司各种兼并合作,资产快速整合。

区别于科研体系课题组育种或者经验育种,商业化育种被认为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大型跨国种子公司所采用的现代商业化育种的模式。商业化育种并不新鲜,但中国种业如何践行商业化育种,国内企业需要一段长期的路程摸索。

商业化育种涵盖了育种技术的升级、育种策略优化和流水线的形成,涉及育种的细节实体,更是一种管理的技术。结合育种工作,实现商业化育种必须在以下方面做足功夫:

一、育种思路明确化

明确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种思路或技术路线,落实其育种过程中选择标准。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必然追求持久利益,在扩大规模前必须确定明确育种思路,类似张世煌老师常常提到的先锋SS和NSS群体划分,高密度,多抗性等都属于育种思路;同时结合育种流程中建立流水线工作机制,各司其职,优化资源配置。



二、试验管理科学化

解决自然科学的各种“为什么”的最好方法是用科学试验验证,如两个优异亲本为什么配不出好组合,什么样的材料组合能选出好的自交系等等,避免投机取巧走猫步的方法就是扩大试验规模,研究遗传规律,多测配,规范鉴定试验,降低试验误差,科学评价组合间差异,使数据能最大程度解释疑问和指导育种实施。

传统观念中育种被认为是“经验”学科,原因大致汇总为如下:试验设计欠科学,试验准确性差(主要是规模有限、配套的栽培和测产系统不完善),遗传规律理解或者研究不够透彻。当工具不能起作用的时候只能依靠玄之又玄的经验了。商业化育种并不是去“经验化”,而是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其要领,借助规范化、机械化、规模化育种试验管理,落实“经验育种”。相比经验育种,商业化育种对试验的精度和规模及评价方法更为严格和标准。试验规模、设计方法、种植管理、分析方法,材料评价标准都有一套标准手册,数据依赖性更强。

试验管理规模化具体应该包含育种流程规范,试验设计规范,试验规模合理,选择标准一致严谨,栽培条件配套管理。

三、育种管理信息化

年复一年海量育种数据,无规范无整理无继承,将是一堆最可惜的鸡肋;经验育种转化或被吸纳于商业化育种需要将材料利用方式和策略,沉淀在系统管理中;信息化是研究数量遗传和承载遗传规律的最佳载体。

当然信息化管理的不仅仅是数据,数据可以通过Excel、SAS、SPSS等管理和分析,好用、适合商业化企业使用的应该是涵盖了育种流程的信息化系统,类似于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对育种环节中信息交流管理无缝对接,使工作人员能高效工作。

商业化育种需要管理模式优化,硬件设施投入,和信息化系统管理,管理模式优化落实在育种流水线的规模化、程序化、数据化、系统化。而信息系统则是落实育种流水线或者管理模式的最好载体。当然实现高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还包含了各种新技术引入,如分子辅助育种、单倍体、转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