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生态农业基地5.5万亩 农药使用量减少12.67%
作者:郑鹏飞
潍坊市"三八六"环境保护行动大会以后,潍坊市农业局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战役高度重视,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方面超额圆满完成了潍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3年各项任务目标。2014年,潍坊市农业局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作为201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采取六项措施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和清洁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基地达5.5万亩 秸秆利用率达88%
据了解,2013年潍坊全市沼气用户达到21.69万户,建成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27处,以沼渣、沼液和秸秆综合利用为关键环节的100亩以上生态循环农业基地达到70处5.5万亩,年处理废弃物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
传统施肥观念改变 农药使用量减少12.67%
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68.5万亩,覆盖率达到80%,户均节肥增效200元以上,农民传统的施肥观念有了较大改变。农作物病虫绿色控害技术推广应用面积409.5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74.9万亩次,化学农药使用量(折百6878.39吨)比2010年(折百6006.66吨)减少了12.67%。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 生态化标准化养殖
以品牌农业为统领,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000061,股吧)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新认证绿色食品品牌190个,新增标准化基地5万亩,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636个,标准化基地面积达535万亩。重点推行小区式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全市新建、改造畜禽粪污处理示范工程139个,新改扩建标准化饲养场256个,新认证畜禽"三品一标"产品90个,关闭禁养区内养殖场289个。
力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新技术研发
尽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针对农业的集约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导致技术推广难于普及;化学农药、化肥替代、畜禽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滞后;农民传统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等资源约束等问题,潍坊市农业局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作为201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采取六项措施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和清洁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大力推广秸秆反应堆、秸秆食用菌、秸秆沼气、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等技术,到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以上。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广"畜-沼-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设4处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按照打造现代农业模式示范区的要求,建设100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档立志,跟踪发展。抓好瓜果菜田间试验,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5%以上,推广"水肥一体化"精准技术22万亩。
抓好绿色控害技术应用 生态农业改良
重点推广电子杀虫灯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色板诱虫技术、新型高效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绿色控害面积达到应防面积的40%。大力发展植保公司、机防队等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达到播种面积的25%以上。全年化学农药用量比2010年减少16%。重点加强对土壤改良、疑难病虫害防治、农药替代等关键技术的科研开发和试验示范,特别是对棚龄较长的大棚土壤的改良,争取列入国家计划,并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尽快在全省率先突破,争取明年在试验总结的基础上改良大棚土壤2万亩。
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 加快发展品牌农业
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2014年新建、改造标准化饲养场1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新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示范工程100个;发展"三品一标"认证的养殖场区80家。
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重点针对生姜、韭菜、西瓜、萝卜等一批我市产业优势突出、同时又是质量难控制的作物,开展生产技术标准的修订升级,形成既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又有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的标准体系,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需求。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和品牌保护力度,加速全市农产品质量品牌的升级换代,力争新认证绿色食品100个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基地5万亩,全市"三品一标"总面积达540万亩。
(文章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