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宁探索粮食生产发展新途径:合作化+机械化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抛荒和水稻"双改单"问题凸显,困扰粮食生产。为此,常宁市按照"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合作化发展,以农业合作化发展推进粮食生产集约经营"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以粮食规模化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的农业合作社,开辟合作化与机械化相结合的粮食生产发展新途径。胜桥宁峰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勇当先锋。一是立足规模生产,实行合作化经营。2009年11月,胜桥镇农资经营大户曹荣等11人成立了胜桥宁峰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加快土地流转,合作社对农户自愿种植农田的,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原则,引导其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享受低于市场价20%的农资供应和农机耕作服务。对农户不愿种植的,合作社按80?100元/亩年的价格承包种植。当年,合作社便发展社员248户,承包水田3800余亩。二是立足现代农业,实行机械化作业。宁峰合作社筹资60万元,购买大型耕整机3台、插秧机1台、联合收割机3台、油菜直播机1台、油菜收割机1台、担架式喷雾器等植保机械十余台,形成了集耕作、播种、植保、收割为一体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提高效率和效益。如传统方式一人一牛一天只能犁一亩田,而大型耕整机一天可整理40多亩田,用牛耕田要120元/亩以上,人工收割要150元/亩,而使用农机耕田只要80元/亩,收割仅需100元/亩,仅此两项,一亩田便可节约成本90元,合作社一年可节约支出60余万元。三是立足长远发展,实行规范化运作。合作社采用企业化运作方式,制定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聘请了市农业局3位专业人士主抓技术和管理,实行生产计划、农资供应、技术标准、指导服务、产品销售、农机承包的"六统一".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将合作社管理区域划分成七大片,每片由一名股东负责经营管理,实行经营面积、亩产产量、生产成本、上交标准的"四定".成立农业生产部、农机作业部、后勤服务部,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股东任部长,负责为七大片提供具体指导服务。2013年该社种植双季稻5400亩、油菜3000亩,代耕、代收3000亩,实现利润100余万元。在该社的带动下,胜桥镇种植双季稻1.8万亩、油菜1.89万亩,双季稻和油菜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近1万亩,机械化作业覆盖面达95%以上,新增种粮大户32户,耕地抛荒现象基本遏制;农民受益增收,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年获纯利400元以上,合作社成员年增收800余元,实现了以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发展、农机化提升和农民增收"多赢"目标。(新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