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泊700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这是2012年10月发表在《农业科技通讯》上一篇文章,稍有改动)

婴泊700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婴泊700是由河北婴泊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2012年2月通过河北省审定。该品种是由遗传基础丰富的太谷核不育作母本,高产、优质、广适小麦品种济93-5031(济麦1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籽粒品质好,达到国标中筋小麦标准;中抗至高抗白粉病、高抗或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抗病性好;抗倒性好;抗寒性突出;产量结构合理,高产潜力大,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高产栽培要点:注重整地播种质量,强调“七分种,三分管”技术,控制667?穗数为43-48万,适时水肥管理,力争平均穗粒数33-38粒,千粒重43-48克,大面积667?产量可达600-700kg。

关键词:婴泊700 品种审定 区域试验 冬小麦 育种 抗寒 栽培技术

1. 婴泊700的选育

1.1 选育过程:婴泊700是由河北省邢台市大曹庄管理区河北婴泊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品种选育起止日期从2000年5月1日至2006年7月15日。亲本组合以太谷核不育材料作母本,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济93-5031(济麦19)作父本,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该太谷核不育材料由于自身不育,连年用高产、广适材料花粉予以授粉,因此具有遗传基础丰富的特点。济93-5031具有广适、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两个亲本一个出自河北,一个出自山东,属于两个不同生态区。这为该品系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打下了遗传基础。两者杂交后依越冬抗寒性、苗期长势长相、成穗情况、抽穗扬花期早晚、抗病性、成熟前保绿性、穗部性状、籽粒性状等,进行了5年系统选育,2006年出圃,系谱号为06-6-180,出圃品系名称为66180。

系谱图如下:

2000年 F0 Tai核不育/济93-5031↓

2000~2001年度 F1 01-1-109↓

2001~2002年度 F2 02-2-161↓

2002~2003年度 F3 03-3-35↓

2003~2004年度 F4 04-4-119↓

2004~2005年度 F5 05-5-141↓

2005~2006年度 F6 06-6-180

2008年度-2011年度 参加河北省冬小麦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1.2 选育指导思想:选育过程中除了依靠传统的感官判断、依靠单一性状突出表现进行后代选留株或系,更加注重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考种数据、注重依靠综合表现进行选株或系;注重早代产比鉴定(F3开始)选系;系统选育和产比鉴定过程同时选用多个不同穗重型、不同株型、不同分蘖成穗特性、不同抗性特点的大面积推广品种作对照,如邯6172、邯3475、科农9204、石新733、良星99、石4185、石家庄8号等,综合判断选系的优缺点。

2.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2.1 品种特征特性

2.1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3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69.4cm,后期叶片有轻度干尖现象。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667?穗数41.2万,穗粒数33.3个,千粒重43.4g,容重803.6g/L。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优于石4185。2011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粗蛋白(干基)14.14%,湿面筋30.6%,沉降值25.8mL,吸水率61.4%,形成时间3.2分钟,稳定时间3分钟[1]。

2.2产量结果:参加河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2年区试、1年生产试验,3年共23点次,增产率100%,两年区试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三年区域试验平均667?产量分别为517公斤、472公斤、553公斤,比对照分别增产5.66%、7.08%,4.18%。3年23个试验点中65%试点(15个试点)超过500公斤,39%(9个)试验点超过540公斤,2011年生产试验最高单产每667?649.51公斤。2012年高产示范方1.213公顷获得667?产量702.5公斤,2012年大田生产其中3户分别为0.973公顷、1.32公顷、1.297公顷在未浇出苗水、越冬水,春天只浇一水情况下667?产量分别达到450.0、503.5、520.3公斤。因此,该品种属高产,稳产品种。

2.3产量结构分析:产量结构是品种的主要特性,也是栽培管理的主要依据和把控重点、难点。区试数据不但是品种审定的依据,因为区试的多年多点试验特点,每个品种都会经历不同栽培管理、气候年型,而且有大量不同类型品种作参照,因此区域试验数据对研究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区域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产量结构进行初步分析。

2.3.1 667?穗数:2008-2009年8个试点中6个试点667?穗数在43.0-47.8万,最高667?穗数53.7万,平均667?穗数45.3万,平均比对照石4185少4.7%;2009-2010年为历史罕见极寒年份,度越冬前和春季分蘖期有效积温严重不足,为穗数明显不足年份,婴泊700在大部分试点667?穗数为33-40万,平均667?穗数37.1万;两年区试平均667?穗数41.2万(此为审定公告数据)。2011年度冬前积温正常,但春季回暖晚,为穗数偏少年份,该年度667?穗数大多数试点为38-45万,最高值为52万,平均42.3万,比对照石4185少6.6%。三年平均667?穗数41.6万,比对照石4185少4.1%。三年最高茎比对照石4185高6.9%。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婴泊700的667?穗数为38-50万时,均有取得500公斤以上高产的能力,但一般情况下以45-48万为最佳密度,可以兼顾高产与抗倒。

2.3.2 穗粒数:2009年度平均穗粒数31.1个,最高36.4个;2010年度平均35.4个,最高40.9个,2011年度平均34.1个,最高37.2个;三年23点次平均穗粒数33.5个,比对照高1.3%,其中39%的试点(9个试验点)穗粒数超过35个,最高40.9个。穗长方型,码较密,正常年份没有顶不育底不育,水肥条件好时穗中上部结实性更好,略呈棍棒型。

2.3.3 千粒重: 2009年8试点平均42.2克,比对照石4185高12.0%,最高50.2克;2010年度7试点平均44.6克,比对照高15.7%,最高48.8克;2011年度8试点平均44.7克,比对照高9.9%,最高值54.9克。三年23点次试验平均千粒重43.8克(其中两年区试平均43.4克),比对照石4185高12.6%,其中34.8%的试点(8个试点)千粒重为45克以上,最高54.9克。

三年平均667?产量513.99公斤,对应产量结构平均值分别是667?穗数41.6万,穗粒数33.5克,千粒重43.8克。三年区域试验中,婴泊700的667?产量550公斤以上有5点次,对应667?穗数从38.6万至52.0万,且基本呈均匀分布,540公斤以上有9点次,667?穗数从38.0至52.0万,也基本呈均匀分布,说明该品种在667?穗数适中情况下,即667?穗数38-50万左右都能达到高产水平。表明该品种的的稳产性比较突出。

2.4 抗倒伏性:河北省区试平均株高69.4厘米。该品种旗叶小、厚挺上冲,风阻低、重心低,且茎秆粗壮、弹性好。因此抗倒性好。

2.5 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2008~2009年度高抗白粉病,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2009~2010年度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和条锈病。对三种主要病害抗性较好,一般年份不用防治这三种病害。

2.6 抗寒性:2009-2010年是30年来最严重的冻害年份,连续发生秋末冻害、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冻害,河北省冬小麦冻害损失严重,当年河北省区域试验的抗寒性鉴定(遵化)中,绝大部分品种死茎率超过25%,冀中南区组对照品种石4185死茎率51.9%、死株率9.1%,冀中北区组对照品种京东8号死茎率11.8%,死株率0,冀中南、冀中北共80多个品种仅有两个品种死茎率低于10%,且死株率为0,其中婴泊700死茎率8.1%,死株率0。婴泊700表现出了优异的抗寒性。

2.7 成熟期:三年生育期均比对照石4185晚1.0天,属中晚熟品种。

3.栽培技术要点

3.1 整地播种:出苗齐、全、匀、壮是高产的关键和基础。精细整地,精量或半精量点播是保证出苗质量的基础。以每667?穗数43-48万为最佳群体目标,根据水肥条件、播种时间、气候特点灵活掌握播种量,建议冀中南适期播种(10月5~10日)每667?基本苗:高水肥地18~20万,晚播及低水肥地块酌情增加。播后镇压、播深3厘米最佳。

3.2 施肥:以底肥为主,拔节期适当追肥。氮磷钾平衡施肥。结合防治病、虫、草,分别在拔节前、挑旗期、抽穗期、灌浆初期喷施适量磷酸二氢钾、绿风95、芸苔素内酯、喷施宝、爱多收等其中的一两种,全生育期共喷施叶面肥2~3次,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3.3 浇水:足墒播种或苗期浇水促冬前分蘖。浇好越冬水。对于春季667?最高茎80万左右地块,在4月5~12日即拔节初期浇第一水,半月后地表见湿见干时浇第二水。总茎数少或出现明显受旱症状时浇水时间适当提前并增加浇水次数。扬花期忌喷灌。

3.4 病虫草害防治:及时防治蚜虫,化除或拔除各种杂草。本品种抗病性好,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不用防治,因此可以集中精力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具体做法是:用杀菌剂拌种或包衣;春季喷施除草剂时喷施三唑酮、烯唑醇等预防纹枯病,抽穗扬花期如预报有阴雨天气,在抽穗后3~5天或扬花初期喷施含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烯唑醇等,如遇连阴雨,雨停后及时喷施2~3次。

出苗齐、全、匀、壮,保证667?穗数43-48万基础上,科学施肥浇水,力争平均穗粒数33-38克,千粒重45-48克,从而获得大面积667?产量550-650公斤的产量目标,高产可达700公斤以上。

4.讨论。

4.1一般来说,获得集成更多优良性状,且少有劣质性状的品种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往往出现优良性状与劣质性状此消彼长的现象。从婴泊700的性状表现看,该品种优点多、多抗且抗性水平好、抗寒性尤为突出,是不可多得的品种,现在已经被多个育种单位或个人用于杂交亲本,被栽培专家选作超高产研究的品种。因此初步推测,婴泊700有可能是集成了较多优良基因的种质资源,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该品种旗叶偏小,旗叶长一般为13-18cm(因栽培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比一般品种短5-10cm,且厚挺上冲;倒二叶、倒三叶基本等长,比旗叶长约10cm;分蘖茎旗叶比主茎旗叶长约5-7cm;而且该品种具有45万穗左右就可以获得高产甚至超高产的特点,从大田长相看,45万穗时,刚好封垄,向下直视略可见地面,这种塔形长相特征和中等群体创高产的特点形成了良好的通风透光群体结构,作者认为这种高光效群体长相是该品种可以集成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抗倒伏、抗病等诸多优点的内在因素之一。该品种是否具有高光效生理特点,即光和效率、光呼吸消耗、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等生理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4.3 小麦冻害是北方冬麦区生产上最严重的灾害[2],河北省是小麦冻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其发生频率虽低于干旱,但伤害和减产程度远超过其他各种灾害[3]。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面积毁灭性死苗现象已很少出现,因此品种选育方面忽视了冻害的选育,造成推广的品种抗寒性普遍降低[3]。但近几年,暖冬背景下,气候变化异常,冷暖交替突变、抗寒锻炼时间缩短、推广品种抗寒性不强,导致小麦冻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有明显回升态势[4],1980年河北省因冻害死苗达三成以上,夏粮减产25多亿公斤[5],2004-2005年河北省严重冻害面积3万hm2以上[4],2009-2010年冻害导致河北省小麦成灾面积52.7万hm2,绝收3.1万hm2,因灾直接损失20.5亿元,受灾程度明显重于2008-2009年度[6]。2009-2010年度婴泊700参加河北省小麦抗寒性鉴定,同时参加试验的有冀中南、冀中北、黑龙港流域80多个品种,婴泊700被鉴定出具有突出抗寒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该品种的推广价值,以科学数据为基础,适时加大推广力度,尽早使该品种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作者简介:张文杰(1970年-),男,农艺师,从事小麦育种和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E-mail:hbzhwj@163.com

参考文献

1. 冀农种发[2012]6号 关于发布第四十一次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的通知

2. 郑大玮、郑大琼、刘虎城 农业减灾实用技术手册[M], 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7,100

3. 代立芹、张文宗.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3):13-15

4. 代立芹、李春强、姚书然等.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 2010(3):467-471

5. 郑大玮、龚绍先、郑维 冬小麦冻害和防御措施研究概况[J] 农业气象 1982(4):1-2

6. 2010年河北省气候公报http://www.weather.he.cninfo.netcol12285461531871295408986906.html ,2010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