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法院:呵护制种业茁壮成长

在订单制种规模化发展催生制种回收合同纠纷大量出现的背景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在两级法院大力推行“农业专家参与涉农审判”,促进了精准及时办案,实现了司法护农惠农。去年至今,两级法院就32起制种合同纠纷邀请农业专家参与调解,双方不但解决了纠纷,还收获了制种生产规范以及作业技术。

昌吉回族自治州拥有典型北温带气候和天山冰川纯净水源,适宜繁育农作物种子,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西瓜、甜瓜制种区和全疆最大的玉米、蔬菜制种区,拥有西北最大的国际种子(农资)交易市场。制种农民与种子回收企业的制种合同签订履行周期长、环节多,影响产量质量的因素也多。案件审理中,办案法官对种子生产许可制度、种子质量鉴定标准、田间管理记录以及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标准缺乏全面把握,难以对案件事实作出准确认定,导致裁判尺度不一。这类案件涉及农民众多,诉讼标的额度大,而回收企业大多数为有限责任公司,履行裁判的能力有限,致使裁判无法执行。制种业生产经营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案件审理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损失成倍增大。

去年1月,昌吉州中院邀请州农业局联合召开座谈会,达成农业专家参与涉农审判的意向,制定出《关于农业专家参与涉农审判工作办法》,确定建立涉农案件联系制度,就涉农案件遇到的问题,与农业专家委员会衔接沟通。农业专家委员会由12位农、牧、林、水利等方面专家组成,接受人民法院委托,就涉农案件审理中的专门性问题出具意见和建议;应人民法院邀请或当事人请求,对鉴定人及其他报告出具人提供询问,为客观、公正判决提供参考。农业专家参与涉农案件的审理与调解,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公正裁判奠定了可靠基础。

过去,办案法官缺乏农业专门性知识,委托鉴定时对委托事项不能准确把握,仅靠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往往不能解决争议的实质问题。有些案件,双方当事人就同一事实分别委托鉴定,甚至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而现在,邀请到农业专家面对面解答,面对面做有理有据的动员疏导,缩短了审理周期,为案结事了争取了时间。

从去年6月起,昌吉州两级法院借助“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将农业专家吸收进人民陪审员队伍。农业专家参与涉农审判,解决了法官缺乏农业专门知识、相关事实认定难问题,为精准办案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