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道远



“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2月25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等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和盘托出林业“家底”。

国家林业局历时5年组织完成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但是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

“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赵树丛说,国家林业局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完善林业治理体系,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力量,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扩大森林面积,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守住林业生态红线,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的目标,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森林蓄积量增长14亿立方米

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要实现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此次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相比2005年时的137亿立方米,在森林蓄积量上已经达到了“双增”目标。就森林覆盖率面积看,已完成目标任务的60%。

赵树丛说,“双增”目标是中国政府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的坚强决心,也是应对气候变化负责任的态度和务实的行动。实现这个目标,国家林业局将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和平原绿化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用大工程带动造林绿化大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地适树地进行造林绿化。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性补贴政策和义务植树机制,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力量造林护林积极性,提高义务植树增长率。推行领导干部绿地生态森林资源离任审计,进一步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侵占损毁林地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林地被侵占损毁的现象频发。5年间,各类违法违规占用林地年均超过200万亩,其中一半是有林地。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

赵树丛说,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必须保护好林地、天然林和大力造林。林地本身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是林业发展的命根。林地被非法侵占与整个土地利用相关联,现在每年查处的案件大约有1.9万起。从长远规划看,到20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6%以上,据此计算,林地保有量不能少于46.8亿亩,这是一个底线。要严守林地红线,抓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凭借全国林地管理一张图,形成现代化的治理和管理模式。同时,坚决查处违规违法用地案件,对于破坏和非法占用林地的要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制止“大树进城”这股风

赵树丛说,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城镇绿化的需求明显提高,出现了把农村的大树挖到城里种植的错误做法。“大树进城”有许多弊病:挖掘时破坏了原来的生态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大树在不符合自然生长条件的地方栽种,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树冠量很难形成原有的数量,生态产出较低。

最近,国家林业局和全国绿委发出了通知,要求制止“大树进城”这股风。“我们提倡种壮苗、种大苗,就是说在苗圃里面的树可以用于绿化和进城移栽,而在原来的森林里面有了生态动能和布局的,禁止移栽、移挖。”赵树丛说,经过林业部门和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大树进城”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针对木材进口量增多、如何保证木材安全的问题,国家林业局统计目前我国木材消耗量将近5亿立方米,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到2020年,我国木材需求量可能达到8亿立方米。但通过立足国内大力植树造林以及用好国外资源和市场,我国木材使用不会出现太大问题,木材对外依存度将控制在60%以下。

植树造林可减少雾霾中沙尘含量

今年以来,全国雾霾天气持续增多,治理雾霾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家对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需求和愿望更加迫切。林业建设和雾霾治理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赵树丛认为,林业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森林越好,绿地就越多,空气就越清新。雾霾是工业化过程中人们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的问题。沙尘对PM2.5有一定的“贡献”,森林能够在一些方面阻止污染物和沙尘、粉尘,但不是解决雾霾的治本措施。这些年,国家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从北京到内蒙古,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积极的显着变化,沙尘天越来越少了。今后,国家林业局要进一步抓好生态绿化,更好地发挥阻挡沙尘的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林业应有的贡献。

针对林改之后采伐限额指标分配的问题,国家林业局将完善森林采伐制度,进一步放开短周期的工业原料林,不再实行限额采伐。同时,试点改革采伐限额指标申请程序,使其简单、公开、透明,更好地方便和满足林农需求。

没有批准一个转基因树种

针对种植转基因树种的传言,赵树丛明确表示,国家林业局没有批准一个转基因树种。“如果能研究出抗逆性更强、生长更快、更能满足对林产品需求的树种,我乐观其成。”赵树丛说,目前来讲,树木转基因要比粮食和其他生物的转基因研究慢得多,原因是树木长得慢。现在还没有得到转基因树影响生物物种生长的报告,如果有这种情况,我们将组织力量认真调查和研究,绝不能因为其他的因素破坏我们的森林资源。

针对社会上关注的“植树不见树、造林不见林”、“林子都去哪儿了”的疑惑,赵树丛说,这种感觉与实际情况不符,从清查结果看,原来人工林地面积是6100万公顷,现在是6900万公顷,增长了800万公顷。“植树不见树、造林不见林”可能不是说总体造的林子哪里去了,而是对一些地方组织的声势浩大的造林场面有意见,没有达到公众的期望值。他进一步解释,长江以南新造林要形成丰茂的森林需要3~4年,长江以北形成丰茂的森林要5~7年。因此,不是说今天造林明天就要统计到森林面积中去,需要一个生长的周期。

赵树丛说,影响森林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树木生命周期导致自然死亡的问题,也有人为和自然破坏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在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相当一部分生态脆弱的地方还需要加大造林力度,防止人为破坏。

我国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赵树丛说,森林生产力低与多年来对天然林的过度采伐有相当大的关系。提高森林生产力,要完善财政补贴和经营管理制度,用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地征用补偿政策。加大森林抚育,扩大抚育规模,改造低效林,解决人工林和防护林过密、过疏和树种过纯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