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国际家畜研究所(ILRI)以及国际水稻所(IRRI)达成的合作共识,各方将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优先资助领域由NSFC和CGIAR所属中心共同确定,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管理由中方负责。中方科技人员应以项目主持人身份与CGIAR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共同提出项目申请。NSFC对得到批准的合作项目提供科研和人员交流经费。CGIAR所属中心为参与合作研究的CGIAR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以及研究所需的材料和培训学习机会。
二、2013年项目征集说明
(一)资助领域及说明
经过双方协商,NSFC与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2014年度将在如下领域受理项目申请:
1、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
(1)农业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申请代码:C0312)
包括作物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研究;物种多样性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及生态系统管理;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
(2)农业生物多样性异生境/原生境保护与遗传多样性(申请代码:C1304)
包括农业生物(包括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重要资源繁扩与保存的理论与新技术;作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重要基因的发掘;优质和抵御逆境特性的遗传分析和种质资源创新。
2、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
热带牧草:
(1)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系统评价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申请代码:C1702)
开展对涉及基因、表型和农艺特性的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热带牧草育种筛选优质种质并提供亲本材料。
(2)热带牧草品质改良和适应性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分析(申请代码:C1702)
采用传统和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优质热带牧草的生理学与遗传学研究,培育高营养价值的新品种;开展热带牧草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生理学、遗传学及其反应机制研究,为更高产、更有效的农业系统培育新种质。
(3)提高热带牧草产量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702)
开展热带牧草产量与品质特性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提高热带牧草产量和质量。
木薯:
(1)木薯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申请代码:C1304)
开展对涉及农艺性状、基因、蛋白质等木薯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掘木薯新的优良品质特性,为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材料。
(2)高品质特性的木薯分子综合育种(申请代码:C1304)
利用分子标记、关联作图、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开展培育适用于工业和食用的高产优质(包括生物强化)木薯新品种研究。
(3)木薯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申请代码:C1401)
通过纳入来自拉丁美洲的木薯新基因,开展提高木薯耐寒性研究,防止现有种植区内木薯因冬季低温而造成的冻害,研究木薯栽培北移的可行性;开展木薯抗病虫害研究,保护作物免受因生产系统的集约化和天气模式的改变而引起日趋严重的生物胁迫影响。
3、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1)玉米、小麦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挖掘及其利用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304)
利用双方的遗传平台材料和普通种质资源开展玉米和小麦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的发掘、鉴定和评价研究,开展相关的遗传学基础和环境互作研究,并进一步创造特异种质,丰富玉米和小麦遗传资源,为育种提供有利基因或新种质。
(2)小麦和玉米品质改良的生理和遗传学基础(申请代码:C1304)
探讨优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包括铁、锌及维生素等)形成的分子机理,定位和克隆关键基因,发掘并验证分子标记,筛选和培育优良种质。
(3)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栽培理论与模式(申请代码:C1507)
研究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耕作制度下的栽培模式(包括保护性耕作),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规律和提高水分和/或养分利用效率的栽培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基因型对栽培模式的适应机制。
(4)小麦和玉米病虫害控制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401)
小麦和玉米抗性基因的发掘及遗传学机制研究,病害发生与虫害灾变生态控制及综合防治策略研究,小麦和玉米可持续抗性研究。
4、与国际马铃薯中心
(1)马铃薯和甘薯种质资源评价与分析(申请代码:C1304);
(2)马铃薯和甘薯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包括生物强化)(申请代码:C1304);
(3)马铃薯块茎和甘薯块根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理(申请代码:C1304);
(4)马铃薯和甘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新策略和方法(申请代码:C1401)
包括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丝核菌、病毒病、甘薯蔓割病、线虫等以及新的作物管理技术(水、肥管理等)。
5、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旱地农业和旱地作物改良(申请代码:1303)
6、与世界农用林业中心
(1)全球变化和关键陆地生态系统(农田、森林、草地)的响应(申请代码:C0308)
包括中国和东南亚、中国和非洲关键生态系统比较研究;全球变化影响下物种适应性、关键物种及其类群的变化趋势及保护;中国和东南亚、中国和非洲关键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潜力;气候变化情景下可持续土地管理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补偿机制研究。
(2)木本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木本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申请代码:C1601)
包括功能基因和生物技术;种质资源在遗传水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种子休眠、珍稀濒危经济植物的驯化、就地和迁地保护研究。
7、与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
旱地农业和旱地作物改良(申请代码:1303)
8、与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申请代码:G0305)
(1)中国农村贫困的识别和瞄准机制研究;
(2)全球变化下中国水资源对粮食安全影响的风险评估和抵御对策研究;
(3)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人口营养健康影响及评估研究;
(4)中非农业技术转移机制及效果评估研究;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与管理
9、与国际家畜研究所
(1)畜禽抗病及高效生产遗传资源挖掘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701)
利用功能基因组学和表型组学的方法和手段,探讨畜禽遗传资源形成的机制;探讨抗病和高效生产的遗传学机制;利用基因操作技术,研究关键基因的功能。
(2)重大畜禽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801)
流行病学及传播机制;分子免疫学及抗原疫苗投放途径的改良;诊断技术的研制。
(3)提高草食动物对农作物副产品的利用效率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701)
瘤胃粗纤维消化和甲烷生成的微生物生态学;利用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手段,研究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及甲烷排放的调节机制;农作物副产品营养品质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
10、与国际水稻所
(1)水稻优质、高产、抗逆种质资源挖掘及其利用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304)
利用双方的遗传平台材料和普通种质资源开展水稻优质(包括生物强化)、高产、抗逆种质资源的发掘和评价研究,开展相关的遗传学基础和环境互作研究,并进一步创造特异种质,丰富水稻遗传资源,为育种提供有利基因或新种质。
(2)气候变化条件下水稻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基础研究(申请代码:C1507)
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干旱、高温、低温、CO2和涝害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水稻抗非生物逆境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协同增产、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水稻抗逆栽培调控的策略和方法。
(3)水稻主要病虫害可持续抗性形成机理研究(申请代码:C1401)
研究水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主要病虫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病毒病、稻飞虱等)可持续抗性的形成过程及其机理,探索病虫害综合防治新策略和新方法。
(4)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研究(申请代码:C1304)
研究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生物学过程的遗传及生理生化调控机理,进一步通过分析这些性状形成的不同阶段生物学过程之间的互作关系,阐明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在此基础上,开展高产育种的分子设计理论研究。
(二)资助年限、经费及说明
2014年的合作研究项目数为10-12项,资助经费为每项200-300万元,实施周期为5年(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资助经费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
三、申请资格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申请本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或承担过3年期以上科学基金项目;
(三)双方科学家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合作基础,项目申请应充分体现强强合作,优势互补。
四、限项规定
本项目属于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须遵循以下限项规定:
(一)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上年度获得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不包括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申请本项目;
(二)本项目计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总数限3项的范围;
(三)关于限项规定的详细说明,请见《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五、申报要求
为使申报工作顺利进行,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方申请人须登录ISIS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isis.nsfc.gov.cn),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中文申请书”)。具体步骤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用户组登录系统,进入后点击“项目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按钮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点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左侧+号或者右侧“展开”按钮,展开下拉菜单;点击“合作研究(组织间协议项目)”右侧的“填写申请”,进入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SFC-CGIAR项目(国际组织)”,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要依托的基金项目批准号后即进入具体申请书填写界面。未按要求填写指定申请代码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二)中方申请人须与CGIAR下属有关中心(研究所)的合作者联合提出申请,并共同填写英文申请书(可从ISIS科学基金网络系统下载),填写完成后上传添加至中文申请书的“附件”栏中一同提交。
(三)双方须就合作内容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协议(协议范本见附件1),上传添加至中文申请书的“附件”栏中一同提交。
(四)报送材料:以上全部材料在线填写和上传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并将系统自动生成的中文申请书(PDF文件)及附件打印。电子版申请书及其附件须经依托单位科研处登陆ISIS系统审核确认后提交,纸质申请书(含附件)经本人签字、依托单位签字盖章确认后,寄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101房间,邮编100085,电话:010-62328591),亚非与国际组织处不直接接收项目申请材料。
申请人必须保证在线提交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和纸质版的一致性、完备性。若出现申请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不一致,或申请材料不完整,签字盖章手续不完备等不符合要求的情形,我委将不予受理。
(五)受理时间:中方申请人在线提交申请书并由依托单位确认提交的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21日(周一)下午16时,邮寄材料的邮戳应在截止日期当日或之前。
六、项目联系人
联系人:张永涛
电话:010-62325449
Email:zhangyt@nsfc.gov.cn
附件1:合作研究协议书撰写说明及范本
国际合作局生命科学部管理科学部
2014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