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空生物燃料发展现状一览
2010年,一架空客A320飞机从里约热内卢机场起飞,在大西洋上空飞行45分钟后安全返回。这是巴西第一次利用生物燃料进行试验飞行,在拉美地区也属首次。
巴西是在航空领域最早使用生物燃料的国家。早在2004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制造的全部使用乙醇燃料的“伊帕内玛”型农用飞机就获得了适航证书,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使用生物燃料的飞机。 美国整个航空产业也在不停拓展生物燃料方面的开发与应用空间。美国联合大陆控股有限公司在2011年11月与美国索拉兹米公司合作,采用后者以藻类原料所产的可再生喷气燃料与普通喷气燃料混合的燃料,完成了第一次美国商业客运航班飞行。
对于航空生物燃料,美国政府高度支持,不但从国家能源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生物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工作,而且通过政策扶持、提供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促进生物燃料在航空等运输行业的使用和推广。美国国防部2011年12月签署了一项合同,从美国国内采购45万加仑(约合170.34万升)生物燃料,这是美国历史上政府采购生物燃料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航空生物燃料方面,欧洲国家同样不甘落后。2008年,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进行了首次使用生物燃料的航空飞行。这次飞行的机型是波音747,航线是从伦敦到阿姆斯特丹。飞机引擎中添加了20%的生物燃料,其原料作物是椰子和巴西棕榈树。
2011年,皇家荷兰航空公司进行首次使用生物燃料的商业飞行,航线是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机型为波音737,生物燃料的来源是使用过的烹饪油。
2011年7月15日至12月27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空客A321每天从汉堡到法兰克福往返8次,其中的一个引擎装有各占50%的生物燃料和常规燃料。
在定期航班上测试了生物合成燃料之后,汉莎航空公司在柏林发表了详细的长期试验技术分析初步研究结果。正如预期的一样,生物航煤完全可以被使用在飞行操作上,所有技术层面的调查结果都显示正常,同时也证明了生物航煤不比常规喷气燃料产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
这架A321在汉堡机场加油,芬兰耐思特石油公司(Nestle Oil)为其供应生物航煤。据多家德国媒体报道,这架部分采用生物航煤的A321运营半年耗资约650万欧元(约合6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德国政府负担250万欧元。
可以说,2011年是生物燃料的一个转折点。全球燃油标准机构批准了生物燃料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此后,空中客车、波音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都分别参与了多个使用生物燃料的航空飞行。
然而,如何保证原料持续供应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2012年1月,较早开设生物航煤商业航班的德国汉莎航空发布声明,决定终止其使用生物航煤的定期商业航班,原因是库存的生物航煤即将耗尽,同时无法获得新的可靠的燃料来源。这距离其2011年7月开始的生物航煤定期航班飞行,不过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