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你现在食用的食品是否安全与转基因技术无关,只与转入了什么“基因”有关,而已经用于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转入的基因是“安全”的

最近,不断的有朋友问我,转基因的食品安全吗?

这本是一个简单问题,现在变成了一个复杂问题,变成一个很难用几句话就能解释得清楚的问题。从概念上讲,大家说的转基因食品应该是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作物品种的食用部分直接鲜食或用其加工成的食品。

首先说说安全。和转基因有关的安全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涉及两个不同的层面。在欧美,人们主要的担心是在生态层面,但争论却发生在经济贸易层面。记得上一轮世贸谈判(WTO),美欧之间的最大争议是在农产品领域,美国由于在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上采用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使玉米和大豆的生产成本下降,所以在谈判桌上有明显农产品价格优势。欧洲为了阻止美国农产品进入其市场,保护欧洲农民的利益,拿农产品是否是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品种说事,这在当时是美国和欧洲农产品最突出的差异。有学者发表了一篇在欧洲引进试种美国转基因抗虫玉米品种导致蜜蜂不正常死亡的报道。对生态有安全风险就成为一个有效的谈判砝码。几年后学术界证明这个报道的试验方案是不科学的。但是贸易谈判已经结束了。

用抗虫的转基因植物选择性地抵抗有害昆虫,保护农作物生产,比起用广谱杀虫剂对有益昆虫的风险要小得多。从策略上更科学可行。

而对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在生产上应用,一些反对者的担心主要基于除草剂滥用会使农田中的杂草类植物灭绝,使生态平衡出问题。其实,这个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其一,用除草剂是会增加成本的;其二,农田占土地的比重也是有限的;其三,杂草类植物都有疯狂的繁殖力。

在中国,人们主要担心的是食用转基因农产品对人的生命等是否安全。所以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的争论。中国人最重视生儿育女,加上这些年由于体育锻炼不够,生活压力大,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不易怀孕。所以,有人炮制出吃了转基因的玉米,老鼠、母猪生育率下降,甚至有人说某大学男学生因此而精子活力下降了。这些假报道非常有杀伤力,很多人信了。

可信吗?我只想告诉大家,中国最近几年(2011年开始)才开始进口美国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玉米,到2013年,数量不到市场份额的5%,主要用做饲料。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人能吃到转基因的玉米。但在美国,大多数人都在吃用了转基因技术的玉米品种制作的早餐麦片。

很多被拿来作证的报道,是经不起推敲的。包括导致不孕、癌变的报道都笼统地讲吃了转基因的某某,很少提到转了什么基因、用了多大剂量等这些在科学实验中必须交代的东西。或者把除草剂比如“农达”(美国一家化工企业除草剂品名)助剂污染可能造成的伤害简单推到转基因技术上,试验做的是除草剂可能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危害,结论是转基因有害这样的张冠李戴或偷换概念。事实上,除草剂主要在作物生长的早期即苗期使用,作用于叶片,而目前生产上应用抗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的大豆、玉米等作物的食用部分是种子,在经历一个较长的生长期后,除草剂本身已经自然分解,而叶片中参与代谢的各种酶并不会在种子中积累。

再说说转基因。转基因其实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论对生态还是对人生,安全与否都取决于转了什么基因。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命过程中通过基因的表达,生物实现生老病死。在自然界,基因在同种的个体间通过有性交配的方式是完全自由流动的。所以,孩子有些地方像爸爸,有些地方像妈妈。但在种间或种以上的属间、科间、类间是生殖自然隔离的。所以,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如此,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或特定自然条件下,有种间或属间的有性基因转移,但几率很小,相当困难。如骡子、狮虎兽等。我们现在吃的小麦也是由自然界三种属间杂草杂交合成的。这种基因转移(也叫飘移)虽然发生概率极低,但如果发生了,而产生的后代也适应自然环境,就会被保留下来,因此产生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人类很早就利用有性杂交的技术改良农作物和家畜,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病抗虫抗其他逆境条件等,因此才有了今天这样丰富的农产品。广义的讲,有性杂交也是转基因技术,只是技术的目标性不强,很难突破物种的界限。

今天,我们所说的转基因技术是在生物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后,科学技术人员能更加精准地把一个或几个有特定功能的基因转移到目标品种中的技术操作体系。原理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难的。所以目前还主要应用在抗病或抗逆基因的转移上,以提高作物抗性,降低农药用量或除草的劳动成本。生产上成功应用的基因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叫苏云金牙孢杆菌,它的一个基因能合成一种对膜翅目昆虫如玉米螟、绵铃虫有毒的蛋白质(Bt蛋白质),这个蛋白质在碱性胃液中具有毒性,所以碱性胃液的特定昆虫在吃了它后会被杀死。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动物的胃液是酸性的,这种蛋白质无毒。人类在一百多年前就用这个微生物生产生物农药了。现在为了更方便,用生物技术直接把这个基因转移到棉花、玉米、木瓜等植物上,使它在植物叶子中表达,从而提高对特定虫害的抗性。所以相比较使用广谱的杀虫农药,这个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对生态的风险要小很多很多,对人更是完全安全的。

另一个被应用的基因是抗除草剂基因,主要用于解决大豆等双子叶植物或像玉米这样少数单子叶植物对广泛应用的草甘膦等除草剂敏感的问题。草甘膦除草的原理是它被植物叶子吸收后能抑制植物生长代谢中一种酶的活性,而使喷洒了草甘膦的植物死亡。这种酶是由特定基因转录合成的蛋白质。如果一种植物这种特定酶的合成量足够多,在喷洒同样剂量的草甘膦除草剂时它的生长就不受影响,而其他植物被杀死。这就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除草的原理。这个基因在植物体自然存在,科学家的工作只是让它多一些,多能合成一些酶而已。因为植物的遗传系统太过复杂,为了更容易得到这个基因,科学家同样用了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无害微生物。不像植物有多条复杂的遗传信息载体,微生物只有一个环状的遗传信息载体,繁殖速度又很快,在获得单一功能基因片段时容易操作。所以先从微生物上得到基因,再用特定生物技术转入到目标作物中,让它表达出来并发挥作用。所以这个基因的安全性也毋庸置疑。

现在回到开篇,转基因食品安全吗?答案是,目前应用的基因是安全的。除非在意识形态或道德层面,有反人类的科技人员制造对人类有害的基因并转入到食用植物的可食部位,使人类或有益的生物受到危害。所以安全问题和转基因技术无关,只和操作技术的人和转了什么基因有关。

你会说我讲老半天,等于没说。老百姓咋知道转了啥基因?有没有害?只有一个办法,相信政府主管部门和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一个转基因的作物品种在用于生产前要经过多年的安全性评价。国家已制定出台了管理评价办法,而评价组织是由多名德高望重的领域科学家、不同领域的主管官员组成,其意见的多元足够做到公正负责。

要强调的是,近期网络上疯传的甜玉米、小西红柿、彩椒、小土豆、紫色胡萝卜、紫色甘薯等都不是转基因的成果,都是自然界作物的亲戚们中原本就有的、育种家们用有性杂交技术选育的作物品种。虽然理论上,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但从经济学角度讲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用复杂的手段。

目前,食品是否是用转入外源基因的品种生产,要用特定技术和仪器检测,一般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在中国我们广泛食用的大豆油用了进口自美国和阿根廷的转抗除草剂基因大豆品种。中国自己生产的农作物只在棉花和木瓜上用了转基因技术,其他作物还在研究中,没有用于生产。 所以,你现在食用的食品是否安全与转基因技术无关,只与转入了什么“基因”有关,而已经用于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转入的基因是“安全”的。■ 作者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民进甘肃省主委,甘肃省人大常委,甘肃省人大农业专委会副主任,甘肃省科协副主席,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