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桐属和野桐属植物谱系发育关系年代测定:是否与历史生物地理模式相符

生态进化生物学研究组的博士后Joeri及其合作者(荷兰Leiden大学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利用贝叶斯钟重建和分析了血桐属和野桐属这两个大分子种属的数据。利用不同的分子标记,多个化石校准点以及不同的样本,他们重建了这两个属植物的进化历史,分化的地理模式和时间。研究者们使用RASP以及生物地理和地理记录的比较结果作出了祖先区域构建模型,对两个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血桐属和野桐属在分布事件上有高度的时间和地理同质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是意料之外的推测。因为他们具有非常相近的生态结构,有类似的地理分布以及近期的共同祖先,潜在的导致了它们在相当接近的生物和非生物情况下的存在和分化。在Joeri博士的研究中,特别注意到了两属植物的组装DNA序列数据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些数据包的分子年代测定结果证实了生物地理重建得到的结论,即当有大量的DNA序列一致性存在时,传播一致性会增加。

研究得到的结果与现有的地理数据一致,显示了两属植物从婆罗洲到新几内亚和亚洲大陆,通过陆地传播到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再经由印度洋岛链回传到印度的传播途径。虽然现存物种分布显示的总体模式,传播和分化速度有较大的差别,但两个属的传播模式基本一致,从而证实了对分化时间的预测。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例如大戟科这种近源物种丰富的种群中,存在一致性进化且十分迅速,并能够跨越地理距离和环境差异造成的障碍。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loS ONE杂志上,请点击此处获得更多信息。


基于血桐属和野桐属当地种的联合分布图(A = 热带非洲; B = 马达加斯加; C = 马斯克林群岛; D = 巴基斯坦-印度 (不包括安曼达群岛和尼科巴群岛) 到中国南部和日本; E = 泰国 (不包括半岛),老挝, 柬埔寨, 越南; F = 泰国半岛, 马来半岛, 安曼达群岛和尼科巴群岛; G = Sumatra; H = 爪哇岛; I = 婆罗洲; J = 菲律宾; K = 苏拉威西岛; L = 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 M = 澳大利亚; N = 西太平洋岛链; O = 新喀尼多尼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