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附生植物分解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林冠附生植物及其枯死残留物是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结构性组分,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营养来源匮乏、附生植物丰富的林冠环境而言,附生凋落物在林冠层通过分解和淋溶方式向周围环境输入养分的过程,对于整个森林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生态界面层——冠层亚系统尤为重要。尽管关于不同类型森林林地凋落物的分解作用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对于不同附生植物类群的分解与养分动态及其机制,尤其是林冠层特殊生境条件下的植物分解研究鲜有报道。

版纳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李苏博士及其导师刘文耀研究员以哀牢山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选择林冠附生蕨、苔藓、地衣和宿主树木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了林冠和林地两种生境条件下的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对比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林冠特殊生境下附生植物枯死物的分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冠生境条件下,所有研究材料的分解速率均比林地面慢15-30%;不同功能团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明显不同,呈现出附生地衣>乔木叶片>附生蕨类>附生苔藓的趋势。枝状地衣的分解速率快于叶状地衣,且其分解速率受其形态特征和初始N和P含量的显著影响;附生苔藓的分解速率最慢,但其N、P元素的释放较快,而附生蕨在分解过程中固定了较多的外源性N、P。此外,分解中K元素迅速释放,Ca、Mg 最终释放但期间浓度多变。本研究还显示,附生非维管植物在增加森林冠层的有效性营养成分(尤其是N和P元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附生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碳固定方面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关研究结果已以Slower rat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dominant epiphytes in the canopy than on the forest floor in a subtropical montane forest, southwest China为题在国际土壤学领域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14,70:211–220)上发表。研究得到NSFC—云南联合基金、中科院“135项目”及“西部之光”项目的资助。



林冠分解实验



林地面分解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