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粮食进口源
随着粮食进口量连年激增,中国政府则不断推动着进口的多元化,承担着中国粮食进口政策任务的国内两大粮食贸易商中粮集团与中储粮集团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寻找新的进口源。
2011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广州分公司与柬埔寨TTY集团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每年将从柬埔寨进口20万吨各类大米。同年,中粮集团与柬埔寨大米出口商签订进口大米合同,首批进口量为100吨。
2012年12月底,中粮集团与乌克兰最大的农业企业乌克兰农牧集团签订备忘录,计划在未来5年内,每年至少向中国出口500万吨玉米。
2013年,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与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主席Ms.KorbsookIamsuri共同签署中泰进口大米贸易备忘录,旨在今后5年内进口100万吨泰国大米。
当前中粮于黑龙江、辽宁、江苏、吉林、江西、安徽、宁夏、四川及湖北等地区共有14家大米加工厂,大米年生产能力近200万吨。去年中粮一年就进口了超过70万吨大米,而此前中粮的大米年进口量仅有个位数,进口量成倍翻涨。
对于粮食进出口,国家实施严格的进出口计划和配额管理。据了解,以小麦为例,就有近9成配额是由中粮集团独家经营。而在出口方面,小麦出口数量由国家发改委根据每年国内小麦产量情况不定额发放,由中粮集团统一经营,集中对外。
同时,作为国内最大的粮食企业,中粮集团正一步步为布局全球粮食市场做好准备。
中粮集团董事姜华此前面对海外布局这一问题曾表态,未来十年将是中国食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由于国内拥有的农业资源有限,中粮必须向海外寻求资源。“未来五年间,中粮集团将加快海外投资步伐,至少投资100亿美元用于海外收购,重点市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
宁高宁亦表示,中粮正尝试将中国的消费市场与海外资源市场连接起来,以确保国内小麦、大豆、糖等食品的供应。
正因为肩负着独特的任务,中粮近年频频出手海外收购,意图在原材料环节加强中粮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日前中粮集团已对荷兰私营粮食贸易公司Nidera的少数股份发起收购要约,这批股份的价值为2.5亿美元左右,这家公司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大型粮食生产区域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同时开展了较多的业务运营活动。评论人士指出,这是中粮为获取海外资源而收购海外资产所采取的最新举措。不过,对于收购的细则信息,中粮官方人士拒绝向记者透露。
早在数年之前,中粮集团便已投资7.5亿元在广西北海建设以木薯取代玉米的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2011年,中粮生化宣布收购位于泰国的一家木薯加工厂WorldbestBiochemicals,以求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减少对玉米的依赖,逐步实现原料多样化。
在食糖领域,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白糖的供需缺口一直维持在200万-300万吨的水平,只能通过进口来保证。于是,觊觎全国每年1300余万吨的市场需求量,食糖年产不足100万吨的中粮集团坚定开始了海外找糖的步伐。
2011年,中粮以约1.4亿澳元的代价击败跨国巨头邦吉公司成功收购澳大利亚Tully糖厂,随后又马不停蹄宣布出价1.2亿澳元与老对手丰益国际竞购澳大利亚糖厂ProserpineSugar,不过最终失手更具优势的丰益国际。此外,中粮集团还在智利和法国相继收购了葡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