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所启动天然草原生产力调控机制与途径研究

2月1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主持的973计划项目“天然草原生产力调控机制与途径研究”工作部署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重大项目处处长沈建磊,农业部科教司石燕泉巡视员,内蒙古科技厅、农牧业厅以及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草原所所长侯向阳研究员介绍,我国有60亿亩天然草原。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90%以上的草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层高度降低了50%-60%之多,生产力衰减50%以上,引发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每年造成直接牧草损失达2157.5亿元,间接生态价值损失达6130.7亿元。草原生产力持续衰减和超载过牧严重威胁了我国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制约了牧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侯向阳表示,“天然草原生产力调控机制与途径研究”项目将以我国北方草原区典型草原为重点研究区域,围绕过度放牧下草原生产力衰减的关键机制和草原生产力提高的机制与途径等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放牧对草原土壤关键要素、草原植物表型特征及群落生产力的影响、草原植物对放牧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草原植物矮小化的分子调控与表观遗传基础、放牧优化对草原生产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与途径、土壤保育与植物调节提高草原生产力的机理与综合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该项目将在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作出重大突破创新,为实现天然草原“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梦想提供科学基础。

与会领导希望,草原所以承担973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重大科研项目的引领作用,凝聚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培养大成果,争取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和人才,跟内蒙古自治区“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的发展定位和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结合,研以致用,破解我国天然草原退化的难题,为草原保护建设贡献力量。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科学院植保所、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7个项目参加单位的专家及学术骨干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通讯员 戴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