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模式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入冬以来,平山县东回舍村的村干部在这个农闲季节却格外忙,一方面忙着跟平山县金鑫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商洽扩大合作事项,一方面忙着跟村民谈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大棚蔬菜……从过去单一的奶牛养殖,到如今集奶牛养殖、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大棚蔬菜、黑木耳种植等于一体,金鑫公司用整整10年的时间形成了完整的循环农业模式。在这个完整的循环链条上,包含着一个个企业获利、农民增收、效益倍增的重要环节。

在奶牛养殖场,平山县金鑫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焦新国算了这样一笔账:牛场现在存栏720头,其中产奶牛260头,日产鲜奶约为5吨。按当前市场价每天收入26000元,利润大概是8000元,一年的利润约300万元。

不仅是养牛的收入,和养牛相关联的还有沼气发电。在距养牛场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座沼气发电厂,平山县新能源办公室主任杨素堂领着我们从牛粪入料、搅拌、发酵、发电、沼渣和沼液收集等一样样地看过来,“这是平山县的第一座沼气发电厂,日发电2000千瓦时。”杨素堂说,“原来发的电只是养牛场和周边村用,2013年10月份并网后,预计年发电收入可达46万元。”

“循环农业带来的效益可以说是成倍增长。”焦新国告诉记者,“以前养牛,牛粪没办法处理,一吨牛粪只收20元钱,还得求着人家来拉。2010年建起沼气发电厂后,公司又投资30万元购置了设备,利用沼气发电产生的沼渣、沼液生产有机肥,100斤能卖到40元,每年能卖出去5000吨!不仅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也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链条——有机肥生产。”

焦新国的话在东回舍村再次得到了验证。2012年,金鑫公司投资900余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在东回舍村和北水村建起了70个蔬菜大棚。公司负责提供沼液、有机肥、技术,并保障蔬菜的销路,采取承包种植的办法经营。种了20多年蔬菜的东沿兴村人盖堂堂,看准了这个机会,一下子承包了15个大棚。“咱生产的都是有机蔬菜,安全又好吃,销路根本不愁。早晨刚卖给北国超市4000斤黄瓜,2.5元一斤,毛收入1万。”盖堂堂说,在金鑫种菜效益很高,除去租金和人工等成本,15个棚一年的利润超过40万元。“现在种一年菜挣的钱,顶我以前种10年的!”

而随着企业产业链条的延伸,规模扩大、效益增加,受益的农民也是越来越多。北水村村民杜三旦一直在养牛场当门卫,老杜掐着手指头给记者算着账:流转给集团1.7亩地,一年是2550元;自己当门卫,月薪1200元;媳妇是挤奶工,月薪1700元,二人一年工资总计34800元。家里还有5亩地,种些玉米、花生,玉米连秸秆一起卖给养牛场搞青贮,也能收入2000元左右。一笔笔算下来,夫妻俩一年能挣近4万元。

土地租金、奶牛托管、秸秆青贮、蔬菜种植、打工工资……当地农民通过不同的形式,从每一个链条上都可以获得一份相应的收入。与杜三旦一样,西马舍口村57岁的马吉林也在牛场打工。不同的是,马吉林除了做饲养员工作,还有自己的奶牛在这里托管。从2008年至今,马吉林的奶牛已由2头繁殖到6头,每年能分到12000元。加上做饲养员一年挣的24000元,日子过得很富裕。这个曾经的贫困户,如今早已脱了贫。“不仅能轻松供孩子上学读书,而且还有了10多万元的存款。”

奶牛托管,是金鑫公司在2008年针对水库移民村贫困户推出的优惠政策。“牛是老百姓的,只是托管在这里。公司负责喂养、防疫、销售等,他们什么都不用管,每年等着分红就行了。”焦新国说:“现在有20多户的100头牛托管在这里,一头牛每年分红2000元。”

“企业要挣钱,更要带着老百姓一起挣钱。”焦新国表示,公司正在建设的食用菌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将是又一个双赢的项目。该基地位于古月镇北古月村,占地500亩,2014年建成后,年产优质黑木耳19万公斤,生产菌棒160万个,年总产值1300万元,可实现利润400万元。

“开春后,就可以把菌棒摆到地里了。保守说,一亩地能纯挣1万元。”技术员赵海柱告诉记者,“3年后,我们将扩大到3000亩,可带动1000多户库区移民脱贫致富。”(作者:王峻峰 杨威力 王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