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专家:转基因技术有助于国家粮食安全

日前,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在北京发布一份报告称,全球27个国家超过1800万农民于2013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2012年增加3%.

转基因技术是解决

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渠道

ISAAA报告显示,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18年中增加了100倍以上,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1.75亿公顷。其中,美国仍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领先生产者,种植面积达到7010万公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40%.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创始人兼荣誉主席、本年度报告资深作者克莱夫·詹姆斯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16亿公顷,大体相当于中国150%的国土面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均超过100万公顷,这为将来转基因作物的多样化持续发展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主席、粮食安全部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S. Rajaratnam表示,生产粮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步。粮食安全问题涉及四方面:一是粮食获取、粮食充足性,就是生产、进口、储备。二是确保粮食能以一种安全的方式进行准入,通过物联供应链进入市场。三是经济方面,能买得起粮食,换句话说,消费者吃得起粮食。四是粮食利用,涉及食品安全。

对于亚洲粮食安全,必须关注粮食安全的四个要素。首先第一步就是生产出足够的粮食。

另外,没有哪个国家敢说有百分之百的粮食安全性,因为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其实也取决于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全球的粮食安全,不管愿不愿意,今天世界各国已在供应链上连成一片。即使美国,每年还是要进口很多粮食。

S. Rajaratnam强调,生物技术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它会带来更多的过剩粮食,保证供应,稳定价格,还能带来新作物品种。同时,生物技术可以进一步节约劳动力,提升食品营养,保证食品安全。此外,可以促进粮食贸易进一步平衡。

对于一些外部负面影响,生物技术也能克服。例如,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减少杀虫剂污染。同时,生物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环境压力,使作物种类有更强的性能,抗干旱、洪涝、害虫和疾病。

我国实行转基因作物

食品安全全程管理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目前已成为社会和行业的热点话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徐海滨就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行了介绍。

国家安全评估在保证转基因市场化,包括科研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国转基因管理条例对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从产品研发到审批、上市、销售和市场全程管理。这个法规涉及部门较多。农业部根据这个条例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对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有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根据条例针对出口、进口、检验检疫要求出台了办法。

徐海滨说,国家对转基因标识也做了规定。针对进口原料国内加工,我国还有一个加工管理审批办法。这些加起来构成了我国对转基因管理方面的法规要求。

从多方面评价

转基因食品

徐海滨介绍,不能要求转基因食品比普通食品更安全,但是应该要求转基因食品跟普通食品同样安全。在这一框架下,各国基本采用国际环境委员会对转基因评价的指导原则。我国在法律框架内又出台了自己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可以说,我国基本与国际同步,在某些指标、试验的实施方面,还有更多的要求。

比如,转基因植物最简单的要表达物质的评价。不管是抗虫还是抗除草剂,都是蛋白,蛋白一定要进行评价。所以对表达蛋白的评价、蛋白毒性评价、致敏性评价等都要进行评估。所有食物链在进入消费市场时都有一个量的问题,要根据中国膳食结构等情况算出有多少进入消费食物链,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还有致敏性,转基因致敏性在我国已被提到非常高的程度。但是现在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包括致敏性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所以对普通食品含有致敏源的评估研究不太多。转基因安全性评价促进了关于普通食品致敏评价的研究。

还有一个方面是关于营养成分或者关键成分。所有植物在地里长出来之后都有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还有各种纤维素、水分等。对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种出来的东西都要进行比较,当然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比较。

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对转基因的整个食物的评估。对此,国际学术界还有争议。但在具体的安全评估个案中,有不同的安全申报资料,有的是抗除草剂,有的是抗虫,其特点和表达的物质、机制都不一样,所以还要增加一些特别的敏感的方法和指标,包括营养素的评估和食物消费人群模式的评估。

所以,整个安全评估内容是从科学角度对转基因食物进入市场进行评估,得到一个科学结论,提供给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讨论、评价,最后才有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可能性。管理层通过这个流程,通过各个委员会的讨论和部级联席会议的讨论最后决定某种转基因食物能不能进入商业化。

文章来源:食品伙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