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并举缓粮食安全压力

2月17日召开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 中强调,要推动“海上粮仓”建设,保障粮食安全。这引起了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于吉海的关注。他认为,建设“海上粮仓”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渔业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要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深层的产业协作,打造海洋优势产业。

来自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2% , 约占全省 GDP 的18.1%;预计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40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63万吨,渔业产值1390亿元,渔业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于吉海表示,山东作为海洋大省,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开发潜力巨大,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建设“海上粮仓”,能够有效缓解粮食安全带来的巨大压力。

与种植业、畜牧业相比,发展海洋渔业,建设“海上粮仓”,有着明显的比较效益优势。他举例说,去年国家、省共拨付专项资金5.66亿元,启动实施了121个项目,增加海洋新兴产业产值112亿元。

“建设‘海上粮仓’,不能再走以往低水平扩张的路子 ,要走高水平的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于吉海提醒,山东沿海各地自然秉赋基本相当,渔业经济有着相对较好的基础,既适合推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也可以尝试推动成立海洋优势产业行业协会或战略联盟,以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协作机制也就容易建立起来,接下来,涉海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渔业安全生产风险保障机制就相对容易推开了。

长期以来,山东海洋经济的强项多集中在近海养殖、捕捞和初加工等产业链前端。在于吉海看来,山东海洋产业还要同时做好“眼睛向内”和“眼睛向外”两篇文章。

所谓“眼睛向内”,就是要加快沿黄宜渔荒碱涝洼地、湖库区和近海负50米以内8810平方公里的海底渔业开发,将全省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55万公顷海水养殖用海保有量分解到沿海市县区,这是建设“海上粮仓”的基础。

所谓“眼睛向外”,则是一方面要在引导和支持沿海各地以及内地的水产品集散地 ,加快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打造面向全国市场的水产冷链物流与加工出口基地,另一方面要组建一定规模的远洋渔业船队,到广阔的大洋去捕捞效益更高的经济鱼类,建立海外综合性渔业基地 ,以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要,并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的危机。

[责任qian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