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团队邓启云:科学家将发起超级稻三大攻关
导读:2013年9月底,我国超级稻攻关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袁隆平研发团队第四期超级稻高产攻关苗头组合“Y两优900”,百亩片测产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距离第四期攻关目标仅差11.9公斤。
科学家将发起超级稻三大攻关
— 访袁隆平团队核心专家邓启云
本报记者 俞慧友
2013年9月底,我国超级稻攻关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袁隆平研发团队第四期超级稻高产攻关苗头组合“Y两优900”,百亩片测产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距离第四期攻关目标仅差11.9公斤。
一步之遥,研发团队未有懈怠,元旦过后开始新一轮冲击。记者就此专访了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启云。
邓启云透露,团队除积极进行百亩片亩产1000公斤超级稻攻关,还初步确定了“千亩片900公斤,万亩片800公斤”的超级稻高产攻关新目标。
全国“撒网”近30个点 邓启云告诉记者,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载誉返湘的第四天,袁隆平就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召开了布局第四期超级稻高产攻关的研讨会。
团队确定了“Y两优900”“Y两优2号”“两优1129”和“湘两优2号”为这一轮攻关的4个苗头组合,在全国10多个省份布局近30个攻关示范点。
年过五旬的邓启云憨厚朴实,外界不熟知他,却不陌生他的杰作——率先突破第三期超级稻百亩片亩产900公斤的攻关品种“Y两优2号”,最具1000公斤产量潜力的第四期超级稻苗头组合“Y两优900”。
邓启云说,“Y两优900”是新一代超级杂交稻组合,由中心与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与“Y两优2号”同母异父。该组合拥有全株理想株型、动态理想株型、亚种间杂种优势和理想光周期效应四大核心竞争力。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其株高可达128.9厘米,亩有效穗15.27万,每穗总粒数340.2,结实率93.6%,千粒重27.5克。其具备的铁秆、巨穗、吨粮、多抗等特点,可有效解决穗大与穗数、秆粗与穗数、大穗与高结实率等难以平衡的生理矛盾。
目前,中心与海南南繁基地研发人员正在紧张筹备中。大年初八,团队开始种子“春运”,为示范点派发苗头组合的种子。为确保发出种子的高品质,春节前夕到年后发货前,邓启云课题组对种子进行了最后的“质检”,共筛选出56个编号230多个批次、纯度达99%以上的精品种子。
因地制宜开良方
要实现超级稻高产目标,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缺一不可。
邓启云介绍,种植“Y两优900”的21个示范点,覆盖了我国中籼稻的主要种植区域,北至陕西汉中,南至广西南丹,东至江苏金湖,西至四川巴中。其超高产栽培技术指标必须因地制宜,制定适合不同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实施方案。长江以南海拔稍高的地区,光温资源较充足,栽培方案以攻大穗重穗为主;在河南信阳和湖北江汉平原等地区,光温变化相对平缓,以平衡施肥、穗粒兼攻为主。
邓启云计划,今年3月,组织全国“Y两优900”种植示范点技术负责人,就各示范点技术方案实施进行栽培指导。目前,每个示范点技术方案还在制定与修订中。
对“Y两优900”组合攻关第四期超级稻高产目标,邓启云说,他和袁隆平都认为,只要栽培高技术能落实到位,至少有2到3个种植该品种的示范点,能实现百亩片亩产1000公斤的攻关目标。他同时表示,在全国布局示范点,不仅是为了超级稻高产攻关和超高产育种工程,即使未能突破1000公斤的攻关示范点,也可为全国实现“Y两优900”的超高产种植目标起到积极的技术示范和农业高技术推广普及作用。
筹备两项新攻关
据邓启云介绍,袁隆平团队除积极筹备第四期超级稻攻关,还在同步筹备两项新攻关。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期间,对袁隆平团队提出新希望,超级稻攻关能从百亩片,扩展至对千亩片、万亩片的攻关。
对此,袁隆平初步确定了“千亩片900公斤,万亩片800公斤”的超级稻高产攻关新目标。
要实现该目标,在邓启云看来,关键在于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他解释,百亩片攻关,侧重于技术活,即选择高技术的“品种+栽培”;万亩片攻关,则更侧重于管理,即将百亩片的超高产品种和超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到万亩区域的各个角落,让农民熟练掌握并操作到位。这需要科研人员对所有参与万亩攻关的农民进行组织、发动、培训、示范和入村入户指导。地方政府的支持与积极参与也是重要环节。
邓启云透露,袁隆平将在本月底专门组织攻关会议研讨。在他看来,2016年前,他们选育的“Y两优900”有望助力新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