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粮仓铁岭市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2013年,辽宁省铁岭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达87.1亿斤,比上年增产4.4亿斤,增产5.3%,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这已是铁岭市连续三年粮食总产突破80亿斤,2011年昌图县、开原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铁岭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昌图县陆续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铁岭市素有“辽北粮仓”之称。多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早在2007年就提出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力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说:“铁岭将‘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是对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对种粮积极性有很大调动。作为传统产粮大市,要有担当意识,早日实现百亿斤产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政策措施保面积

近年来,铁岭市本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供给、留有余地的原则,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为切入点,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推进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铁岭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716万亩,其中玉米591.5万亩、水稻90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30万亩,每亩单产按625.33公斤计算,全市可增加粮食产量1.88亿公斤。

如何能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开原市副市长王权放向记者介绍说,开原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坚守11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动摇。开原市委、市政府将粮食生产面积列入到各乡(镇)街政府目标考核工作中去,严格禁止无故削减粮食生产面积。

铁岭市农委主任刘正义向记者介绍说,铁岭市在土地利用中严格按照“占一亩、复一亩”的原则进行。去年,铁岭市委、市政府强化了粮食生产绩效考评,在省政府下达的粮食产量64亿斤任务的基础上,自加压力,要求在正常年景条件下,全市粮食总产达80亿斤以上,并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同时,继续将春耕生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螟绿色防控等作为农业重点工作进行考评,调动了各地、各部门重农抓粮的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生产各项任务的落实。

技术措施保产量

多年来,铁岭市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粮食春播生产经验,即注重秋整地,以达到春耕秋备、春墒秋保、春旱秋防的目的,春季注重抢墒早播,以充分利用土壤返浆水和自然降水,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并一早躲三灾,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安全成熟。

2013年秋收刚过,昌图县太平镇的全国种粮大户刘文就开始组织机械对承包地进行深松操作。早在几年前,他就针对本地土地坡度大、保墒抗旱能力差的实际,淘汰了多年来整地只进行旋耕的做法,率先采用机械深松与旋耕相配合的整地措施,加深耕作层,改善了耕作层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保墒、保肥能力。

2013年,为打胜春播生产这一仗,铁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深入生产一线,明确要求各地抗春湿战低温保春播,努力加快春播进度,确保种在适播期,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2013年4月12日,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抗春湿战低温保春播具体工作措施;4月20日,又在昌图县召开全市大田播种现场会,组织各地抢时抢墒播种。在组织农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歇人不歇车,昼夜兼程,努力加快整地播种进度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免耕播种机,推行免耕播种,减少了耕作环节,缩短了整地播种时间。同时,大力推行水稻大棚育苗和机插秧。截止到5月10日和5月末,大田粮食作物播种和水田插秧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铁岭市农委副主任张洪祥说,为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铁岭市主要以粮食高产创建、玉米螟绿色防控全覆盖等项目为载体,组织科技人员下乡,集成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艺农机相融合,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在抓高产创建项目上,全市落实国家级和省级万亩示范片达121个,昌图县实施玉米整县推进。示范区作物长势良好、整齐一致,树立了高产创建示范区的良好形象,示范带动了大面积增产增收。去年是铁岭市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全覆盖项目的第三年,全面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6亿斤以上。

经营措施保效益

铁岭市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大力实施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战略,通过强化服务推流转、因村制宜活流转、依托产业促流转,推进了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粮食增产、粮农增收。

铁岭县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的聂明成立万鑫水稻种植合作社后,在镇党委、政府和村里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2013年共完成土地流转1.05万亩。合作社成立后,开始着手整合村里的土地,制定了土地流转目标和方案。对于不种地的农户,往年承包给其他户租金为400元/亩,去年按照800元/亩的价格将土地流转,农民收入翻了一番。对于只耕种自家田地的农户,通过算账,如果村民自己种植水稻,每年每亩地大约有1100元的纯收入,但他们必须长年在家管护。如果转包给合作社经营,不仅每年每亩地可以获得800元租金,而且每人外出打工可得到1万~2万元以上的收入,比单纯种地的增收多出2~3倍。

“现在正在运作中,八宝镇清风村与四家子村的两个村的土地有望在今年都交给我经营。”2014年1月初记者来到开原市宏大土地集约化种植专业合作社时,合作社理事长姜洪大告诉记者。四家子村的赵广发家有20多亩土地,他说用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他不但可以每亩得到750元的承包费,还可以参加合作社的分红,自己愿意种地还可以在合作社里种地挣一份工资,不种地也可以到外面打工挣钱。

姜洪大说,去年八宝镇友谊村将全部土地整体流转给他经营后,将原先的小池变成大池,土地面积就能增加5%,也便于机械化作业。整体流转经营时间长,他也敢在地上投入了,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由于一斤水稻只能卖一块多钱,光卖水稻效益低,姜洪大就把水稻加工成大米,并注册了“象牙山”的品牌,一斤大米能卖到15元钱,提高了种粮效益。

今年铁岭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承担国家、省、市有关涉农项目,以改善合作社生产经营的基础设施。切实强化对合作社的管理。健全和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形成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合作社运行新体制。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山林流转和家庭农场建设,促进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90万亩,增加28万亩。进一步推进家庭农场建设,培育家庭农场100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产量百亿保安全

铁岭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以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机装备能力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粮食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粮食产量早日实现1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开原市八宝镇四家子村的侯振江家有18亩苞米地,去年1亩地产量达到1700斤,都完好无损地放在由国家补贴建的小粮仓里。他告诉记者:“2011年涝的时候一亩地只打1400斤,这两年都能达到1700斤,因为地里建了滴灌工程,敢种密植品种了。一亩地费用600多元,按现在价能卖1500元,一亩地净剩800多元。村里家家都有小粮仓,过去一到春天苞米就发霉,现在利用粮仓可以储存到来年四五月份再卖,一斤能多卖3毛多,一共能多卖5000元以上。”

四家子村支书刘景利向记者介绍说:“2011年年底市政府在我们村实施了滴灌工程项目,包括全村2200亩苞米地在内,实现了旱地全覆盖。滴灌项目解决了靠天吃饭问题,老百姓非常认可,旱涝保收,亩增产200斤以上,帮助我们农民增收增产。”

铁岭市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不足。全市旱田中低产田面积达150万亩,水田没有经过渠系水泥衬砌改造面积40万亩。2009年、2010年,铁岭市分别遭受百年不遇的伏旱和严重的洪涝,粮食大幅度减产。总体来看,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为此铁岭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2012年,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整合各类资金10.67亿元,完成骨干工程375项,其中节水滴灌工程31.75万亩,再次获得省农建“大禹杯”,实现“八连冠”。

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说,要强化粮食基础产业,紧密围绕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大力推广适时早播、全覆盖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配套技术,全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粮食高产创建,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映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