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大规模提炼生物燃油:难!



本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石化集团颁发了1号生物航空煤油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标志着该型燃油正式获得适航批准,并可投入商业使用。而此前,该型号燃油已经于2013年4月24日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

同时,由于生物燃油原料多取自诸如餐饮废油、动物脂肪以及椰子油、棕榈油等可再生资源,因此一度也被外界认为是“地沟油”的新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据估算,全国每年可形成“地沟油”500万吨-600万吨,而1吨地沟油大约能产出0.9吨生物柴油。这意味着,以后“地沟油”可直接送生物柴油厂,减少回流餐桌。

然而,来自中国石化集团内部人士的最新消息表明,现阶段国内想要大规模的将“地沟油”转换成生物燃油并不容易。而成本问题是最主要原因。

中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徐惠表示,以国际标准测算,生物航煤的生产成本是石油基航空煤油的2倍至3倍。

同时,来自中国能源业内的投资研究员周修杰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地沟油加工利用为生物航煤并非易事,其对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的要求极高,规模效应尚未显现前,成本较低、产业化运作的可能性极小,国内龙头企业也仅仅只是在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这与大规模批量生产还有不小差距,整个产业的市场容量尚无法有效释放。

周修杰还指出,一方面,原料来源尚不稳定,如果没有大批量的、廉价的废油,则生物航煤的生产便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大规模推广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策方面给予扶持,而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的政策尚不完善,补贴政策、优惠政策、税收政策还需要尽快完善和落实。

(发布:沈兰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