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区域性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全面启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要求,推进辽宁省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步伐,近期,省财政厅会同省农委在沈阳联合召开辽宁省区域性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会议,对2014年全省开展集中连片大面积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相关市、县财政局和农委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沈阳、铁岭两市对近年来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区域性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做了试点经验介绍,省植保专家解读了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2014年辽宁省区域性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实施方案》,各市、县财政及农委负责同志在介绍前期工作准备情况的同时,对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省财政厅魏跃晖副厅长、省农委陈健副主任分别做了总结讲话,要求各市、县进一步提高对全省推进区域性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严格按照省下发的项目实施方案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要及时向本单位主要领导和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此次会议精神,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足额筹措落实市、县财政补助资金,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省将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加强工作指导和跟踪检查,并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实行“退出”机制,对没有达到预期防控目标的地区下一年度不予支持。
2014年全省计划实施区域性玉米螟绿色防控面积2600万亩左右,预计占当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的80%以上,项目区覆盖沈阳、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市及绥中县、昌图等玉米主产区。为支持各地及时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省财政厅已提前拨付补助资金4635万元。
名词解释:“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生产最严重的害虫,具有分布广、食性杂、危害大的特点。玉米螟幼虫蛀入秸秆取食汁液,从而破坏其组织细胞,导致玉米等作物的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遇风倒伏、甚至绝收,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8%左右,严重年份达20%以上。传统的防控方式是大量喷洒化学农药,不仅对土壤和水源带来危害,也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是实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核心技术是通过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玉米螟卵中产卵寄生后代,从而破坏玉米螟虫卵发育;辅助技术是应用白僵菌封垛杀灭越冬幼虫和补充喷施生物农药防治一、二代成活幼虫。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应用性诱剂和杀虫灯捕杀成虫。实践证明,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省工省力,而且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适宜整区域大面积推广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文章来源:辽宁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