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前三

提起咱们大连,人们很自然会联想起优美宜人的气候环境和蓬勃发展的工业。随着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战略的提出,我市的农业发展犹如奇花绽放,为大连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农业部近日发布的《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2013》中,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排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我市农业各项指数

均名列前茅

2013年12月,农业部根据都市现代农业的功能特征与现阶段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特点,以2012年为基础数据,围绕农业现代化水平、“菜篮子”产品保障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休闲农业与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示范辐射水平等五方面27项指标,对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除拉萨市)、计划单列市的35个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发布《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报告2013》。从评价结果看,2012年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综合指数达到58.75,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3位(居北京66.14、上海61.77之后)。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达到63.65,位居全国第1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数达到85.09,位居全国第5位;休闲农业与生态农业发展指数达到41.84,位居全国第7位;示范辐射指数达到58.75,位居全国第4位。

精准战略部署带动我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依托城市并服务城市发展起来的具有生产、生态、生活和人文多功能特征,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拓展和延伸。为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水平,2010年,大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要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在当年出台的《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中,未来10年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及蓝图跃然纸上:基本建立与该市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精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业高科技创新基地、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基地、优质农产品物流基地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文化景区。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不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大力发展设施、精品、生态、创意、休闲、循环、外向、种苗等“八大农业”目标任务,先后制定完善了28个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市政府支持“三农”资金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递增,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水平,2013年,全市投入扶持“三农”的资金超过6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落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培育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提高了企业对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能力。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730家,紧密联结的农户超过30万户,带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市还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每年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开展各项农业科技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全程的技术支持、良种支持和信息支持,实现了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信息化,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65%,农业优良品种率达到98%以上。

不断优化调整的农业结构,使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突破10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标准化优质果园、高档花卉生产基地等一批批农业现代园区的加快建设,推动我市畜牧、水产、水果、蔬菜和花卉优势特色产业,呈现出“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市农业生产再获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32.1亿斤,实现“十一连丰”;肉蛋奶、鱼果菜产量再创新高;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77.6亿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万7717元,增长10.8%,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四。

今年我市将启动10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建设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进一步以八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10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每个园区总体规划达到万亩以上,核心区域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至少有1家市级或市级以上科研或技术推广单位作为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单位,农业科技贡献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