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打通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李 禾
墨绿底色上错落着别致的花纹、逐层晕染的云海宛如宇宙起始……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几款花色独特的箱包特别惹人注目。“义乌小商品市场有170多万种小商品,但同质化现象严重,生产者被迫低价竞争。”义乌市创意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义乌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继耀告诉记者,创新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胡继耀也承认,寻找合适的创意产品和设计师,并非是一件易事。
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科技成果竞拍会
2012年,在浙江省首次“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上,义乌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举牌112万元,最终拍得了“微观摄影创意设计”系列产品。该产品持有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设计研究院院长赵阳说,根据协议,他将协助买家利用这20幅“微观摄影创意设计”图案开发出沙发、窗帘、丝巾、陶瓷等产品。
“该微观摄影创意图案独树一帜,非常漂亮。我们不但能自己生产独特的微观摄影创意图案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还能转让给其他企业,获得技术使用转让费。”胡继耀说,科技成果竞拍,在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架起了桥梁。
“促进技术交易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是科技工作的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长期以来国内外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问题。”浙江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工作人员认为,打通科技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浙江省科技厅从2012年开始尝试开展科技成果竞拍,共有18项科技成果参与拍卖,实际成交价2115万元;2013年,拍卖规模进一步扩大,共有174项科技成果参与拍卖,成交价2.68亿元,并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成果种类最多、涉及领域最广的科技成果拍卖活动。
网上市场让“全国智力资源浙江用”
“虽然竞拍活动受到的关注度高、效果较好,但仅依靠政府力量来推动,毕竟人力、物力等有限,现在是每年举行一次,拍卖的科技成果数量仍然有限。”浙江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工作人员说,除竞拍外,还应促进科技市场“网上网下”的结合,形成常态化的运作。
在浙江省德清县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一进二楼大厅,就看到墙上有两块巨大的屏幕。左边的屏幕上显示的是在上海技术交易所挂牌的各种科技成果;右边屏幕则在滚动播出企业技术需要和难题。在屏幕右侧,还有提供文献查询、人才服务、专利申请、成果评估、科技担保、科技金融等一条龙服务。
德清县科技局局长徐羚向记者演示,只要登录德清成果转化门户网站,科研单位或企业等就能免费查询市场急需什么样的技术,或是否有自己需要的技术等。
“德清是浙江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中科院计算所、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在德清建立了成果中试基地,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企业的技术、设备需求。”徐羚介绍说。
浙江科技资源相对不足,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少、规模小;中小企业多,企业研发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截至2012年,浙江高校40余所,其中211大学仅1所,省、部属科研院所97所,远低于周边省市,甚至低于一些中西部省份,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网上技术市场建设之初就提出了‘浙江的科技经费全国用,全国的智力资源浙江用’的创新思路。”浙江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工作人员说,网上技术市场运行10余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思路开创了国内省级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突破地域限制的先河,为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服务浙江企业创新活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成为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一个鲜明的特点。
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底,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已累计发布全省企业技术难题63944项,科技成果153771项;综合市场累计签约合同26880项、成交金额244.6亿元,专业市场累计签约合同2049项、成交金额7.85亿元。总体规模和各项指标保持全国第一。
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成果交易会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说,今年浙江还将加快建设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省级科技大市场;加快组建网上技术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提升技术市场的市场化运营水平,努力把科技市场建成“科技成果银行”,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成果交易会”。
“也就是说,要让专业机构来做专业的事,联合技术交易、投资融资、新一代信息技术、中介服务等机构和社会资本,组建网上技术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网上技术市场省级综合市场,形成长效机制。”浙江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工作人员说,还需按照统一品牌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服务规则、统一在线交易、统一考核评价原则,构建由省级综合市场、市级市场、县(市、区)分市场和专业市场构成的网上技术市场运营服务体系;围绕常态化开展技术交易(拍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接轨国际技术转移等要求,形成覆盖全方位、全流程的技术中介服务链,完善网上技术市场体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