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稻育种专家徐敬洪(在稻田里书写青春和梦想)

在稻田里书写青春和梦想 ——记四川省水稻育种专家徐敬洪 蔡良俊 沈 超 (四川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温江 611130) 现任四川省作物学会会员、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徐敬洪,1970年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从小就有“热爱家乡,建设农村”的理想。1992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工作至今。从参加者工作以来,作为一名长期坚守在一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主研育成的冈优906、蓉18优188等20个(次)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累计推广面积3000余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 寒来暑往,南繁北育,徐敬洪水稻育种专家长期坚守在水稻育种科研一线,在稻田里书写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优异的工作成绩,践行着一个水稻科研工作者的扎实作风。每到水稻育种季节,不管是在本地还是在海南,他通常会在早上6点就到稻田里和他的水稻作伴,杂交、选种、观察、记录,他一到地里,就忘记了身边的一切,露水把他的衣服打湿也不管不顾,常常是汗流如雨。他每年近20亩选种田,上千份材料记载调查一站就是13个小时以上,常常是忘了午饭和晚饭时间,早出晚归,同事们常等他吃饭,催了一次又一次,以至于落了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的“恶名”。 他在非抗源创造抗稻瘟病育种新材料、利用广亲合、高光效材料构建强优势恢复系和早显基因创造中、早熟专用新材料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亲本互补、加大选择压等办法,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遗传、变异、选择、鉴定的育种技术体系。 进入新千年后,四川省水稻品种大面积在抗稻瘟病性下降的情况下,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提高了品种审定抗稻瘟病的指标,很少有参试的水稻新组合能通过审定。徐敬洪把培育抗稻瘟病不育系作为头等大事。他于2000年开始,进行有性杂交,按系谱法选择至F4,选优良单株与绵5A测配多个成对交,选择不育的目标株系进行转育,经过7年13代的“南繁北育”选择,终于育成了优质特异抗稻瘟病杂交水稻骨干不育系蓉18A,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目前四川省米质和抗稻瘟病结合得最好的骨干不育系,已成为四川省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材料之一,被省内外数十家育种科研单位和种业公司引进配组,得到省内外同行专家的引用和高度评价。蓉18A的育成填补了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在杂交水稻三系选育研究领域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方面的空白,标志着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在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各地利用系蓉18A为基础材料育成并通过国家级、省级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达 15个。如蓉稻415、蓉18优447、蓉18优188等9个新品种通过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审定,蓉18优662、蓉18优198、蓉18优22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审定。其中蓉18优188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强,于2010年被列为四川省主推品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蓉18优662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丰、抗、优兼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自2009年以来,每年利用系蓉18A为基础材料,参加国家或省级区预试的系列组合数量均在30个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的组合通过省级乃至国家审定,必将在更广范围上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徐敬洪潜心水稻育种研究20余载,取得了显著成绩。承担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如: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子专题“杂交水稻骨干亲本选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四川省水稻联合育种攻关子专题“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成都市科技专项“隐性遗传标记优质、抗病杂交水稻不育系选育”等10余项。他另外育成的中早熟专用不育系蓉11A、高光效强恢复力苗头恢复系R25、R15等新材料,在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抗逆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徐敬洪在工作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先后在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1篇。荣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植物新品种权2项。为建设新农业的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