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不是投入问题而是改革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2012-12-21,作者:马晓华

[ 现在种业发展太慢,体制不利于产业发展。主要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种子是比较保守的领域。现在企业的集中度不够,出现大企业的速度太慢 ]

对于粮食来讲,2012是不平凡的一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粮食实现“九连增”。

农业部新闻办近日发布消息称,今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791.4亿斤,比去年增加367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9年增产。但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正是粮食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温度上升带来的粮食减产、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及病虫害加剧等问题,正影响到全球农业生产。美国农业部近日称,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旱灾使美国玉米和大豆减产幅度高于预期,令人担心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粮食危机。

怎样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在粮食安全中到底起多大的作用?中国种业科研现状如何?外企种子是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围绕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世煌和全球种业巨头杜邦先锋公司全球总裁保罗·谢克勒先生。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粮食已经连续“九连增”,是否意味着中国粮食安全威胁变小?

张世煌:从目前来看,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不能松懈,否则一松懈就会有问题。到2030年之前基本能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但一定要协调好几个作物的关系,特别是玉米,产量不够,现在增长速度是不够的。现在之所以觉得玉米产量够,是因为水稻、小麦的面积在减少,用来种植玉米,每年增加1000万亩耕地,1990年玉米种植为2140万公顷,到现在是3300万公顷,增加了约1200万公顷,约1.8亿亩,今年又增加了一些。

大家都担心玉米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一直在增加它的种植面积。2020年需要玉米2.2亿吨,2030年超过2.5亿吨,种植面积会有所增加,但会减慢,主要是在黑龙江,南方增加得少些。

保罗:我认为,技术创新是进一步确保种业满足人口需要和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同时,确保和促进种业发展的必然条件,是对种子质量和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关注。高品质的种子需要具备产量高、纯度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等多个关键特性。比如2007年杜邦先锋带入中国的单粒播种技术,就显著降低了用种量,实现了高发芽率。这不仅为农民节省了购种成本, 还减少了国家制种所用耕地面积。

日报:外企种子是否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张世煌:不放开是因为害怕,粮食安全是一刻不能放松的问题,但如何让粮食更安全?外企进来之后,会促进中国的种业发展,刺激国内创新的积极性,没有8号文件的话,育种还是死气沉沉。现在好多了,管理上需要改革,8号文件焕发出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但还需要再促进。

外企种业促进了中国粮食安全,实际上计划经济是不能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的,改革开放倒有利于中国的粮食安全。改革开放不是任由他们来,而是在法律范围内,在市场的框架之内来进行。对我们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农民增收也是有保障的。去年的灾害,洋品种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没有美国品种的话,今年的损失会很大。外企种业占12%的市场,但对我国的玉米种植有很大促进,国内的企业知道了种质研究很重要,所以就研究种质资源,也从国外引进种质资源,出现了非常好的形势。

保罗: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种子质量问题会影响到中国种业,杜邦先锋不是使用中国的资源来服务其他国家的市场,我们也没有从美国市场输出产品到中国,我们是帮助中国的农民成功,改善中国的农业状况,而且杜邦先锋的战略与中国的法律法规是一致的。目前中国的种子都是来自中国研发中心,育种则在中国。

日报:中国种业科研现状如何?杜邦科研投入方面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

张世煌:目前科研方面还有很多计划经济色彩,没有完全市场化。科技体制改革有点盲目和冒进,后来又停了,最近几年,科技体制改革是倒退的,科技支撑是很不够的,种业管理方面与市场不合拍。

种子产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第一,钱都投入到了国家科研单位,科研单位拿了钱,但他们干事效率低。第二,种子公司想要干事,但资金和项目等资源不在他们手中。

中国的育种主要是种质不够,育种很吃力,育出好品种的难度比较大,效率比别人低。我们也能出好品种,但难以改变产业的面貌。现在种业发展太慢,体制不利于产业发展。主要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种子是比较保守的领域。现在企业的集中度不够,出现大企业的速度太慢。

对于种业来讲,中国的问题不是投入的问题,而是改革的问题。投入相当大,但是不出东西。

保罗:杜邦每年有20亿美元用于研发,其中6%用于农业的研发。杜邦先锋目前在中国拥有7个研发基地,从事玉米新品种研究与开发。这些研发基地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气候情况和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工作,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要。

2007年,杜邦先锋与北京大学下属研究生物农业的北大未名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即北京开拓迪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KTDNA),旨在加速农艺性状基因的研发。这是中国第一个生物技术合资公司,同时也是杜邦全球第五个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今年2月份,杜邦先锋与北京国际鲜花港签署了一份长年租赁协议,计划在北京建设一个先进的研发中心。该技术中心是杜邦在中国研发网络的最新扩展,计划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将聘用近50名研究人员。该技术枢纽将凭借杜邦先锋在全球分子育种领域的实力,致力于研发新型高产玉米杂交品种,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