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魏德永高级农艺师

“报效三农”酬壮志农技推广“孺子牛” ——记社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魏德永高级农艺师 魏静思惠炯宋江春 (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473008) 在社旗县广袤的农村田野,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走村串户或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普及良种良法,推广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农民群众最需要、最适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型生产资料,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平衡施肥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先后被省农业厅、科技厅授于优秀“农业专家”称号,并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奖一项,南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省农业厅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三项,省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他就是被称为“农民群众贴心人”的社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魏德永高级农艺师。 今年已经62岁的魏德永,自1975年担任农业技术员以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骨子里有一股韧性和钻劲,几十年如一日,他的生活中没有什么节假日、星期天,他每天仍在超负荷的拼命工作。特别是近5年来,为了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老魏先后为农民授课250多场次,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农民亲切称他是“咱们的庄稼医生”。同时为了方便农民,他在农技中心开通了全天候的农业技术热线电话,为农民解答各类技术疑难问题近千次,农民把他这个电话称为“咱们农业的120”。兴隆镇罗庄村农民秦兰有连续二年所种的小辣椒没啥收成,每亩收入不到300元,老魏听说后及时赶到他家进行技术指导,并在小辣椒生长关键时刻,电话指导秦兰有怎样施肥、怎样防虫治病;经过指导,平均亩产干椒525斤,三亩地共收入12 600元,秦兰有逢人就说:“多亏魏老师帮大忙啊!”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太和乡范楼村农民刘红、杨海文两户农民所种的 210亩烟叶突然发生了大面积病害,用了不少药也没有治住,十分焦急地要通老魏的电话,老魏不顾身体多病,立刻坐班车赶到现场,发现这210亩烟叶普遍出现叶片蹶缩并有白色斑点聚集,他不顾劳累,冒着高温深入烟田诊断,认定这是烟叶病毒病和气候性斑点病混发,如果不及时防治,210亩烟叶将毁于一旦,老魏立即开出防治处方,并为他们从南阳协调回两种新型无公害药剂进行喷雾防治,210亩烟叶病害很快得到控制,恢复生长。两户农民激动地说:“正是有了老魏这个‘农业120’,才解除了俺烟农的后顾之忧。”据粗略测算,十多年来,他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一亿多元。 他以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为已任,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经常不辞劳苦深入全县广大农村广泛宣传农业技术,急农民所急,供农民所需。2008年3月的一天,桥头镇明章村张长金等5位农民因棉花产量低等问题找到老魏,老魏二话没说,和他们一道来到该村,经过调查分析,找到了棉花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整套棉花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这一年虽然遭遇前旱后涝58天的特大自然灾害,全村320亩棉花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籽棉580斤。青年农民张长金8亩鲁棉研23棉花首次实现亩产籽棉686斤,亩收入2072元,每亩投入还比往年减少48元,成为县里棉花高产状元,有关单位奖励他一台29英寸彩电,他逢人就说:“多亏魏老师技术指导,使俺村棉花实现高产。”16户农民兑钱将一面书写着“专家无私传授技术,灾年棉花丰收”的锦旗赠送给老魏,以表达他们对老魏大力帮助他们致富的感激之情。 农民的信任激发了他更大的热情。 老魏每年下基层200多天,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宣传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疑难问题。30多年来,他走遍全县224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累计培训农民21万多人次,培训乡村干部2万多人次。作为省12316科普热线专家,热线电话每天多达几十个,但无论是电话咨询还是登门拜访,他都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在桥头镇姚庄村采访时,一位叫任金生的农民告诉笔者,他就是在魏老师的指导下种植无公害小辣椒发家致富的,从小辣椒育苗、施肥、移植、病虫害防治、浇水,专家手把手教俺,每亩收益3500多元。 老魏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宣传科学种田,普及科普技术知识我责无旁贷。多年来他引进推广了郑麦416,郑麦7698、鲁单9032、漯薯6号、徐薯22、鲁棉研23、中绿5号、中绿6号、宛花2号等小麦、玉米、红薯、花生、棉花、绿豆等新品种;同时,推广种肥宽播幅、精播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年多茬高产种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质提升及集约化育苗新技术,使农作物产量提高了15%以上;先后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科技论文百余篇,在农民日报、人民日报发表科普文章200多篇,被省科技厅、农业厅授予"优秀农业专家"称号,被国家绿豆、芝麻产业体系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鉴于为社旗农业科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1年被河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南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老魏在工作中还深谙这样一个道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但是农技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靠讲讲栽培技术要点,发发技术资料,这盏灯既不会照得很亮,也不会照得很久,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创新。近年来,在夏收夏种期间,农民焚烧秸杆成了各级领导的头疼大事,焚烧秸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年年出现火灾事故。同时农民使用常规玉米播种机既浪费种子又极易出现缺苗断垄或稀稠不均现象,殷切希望有新的办法予以解决。2007年老魏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一种新式气吸式玉米单粒播种机的介绍,立即同万家乐种子超市老板协商推广这种播种机,当年引进30台,在10个乡镇30个农户推广使用,获得满意效果。这种单粒玉米播种机播种玉米首先不用灭茬;其次出苗均匀,株距为8寸,减少播量40%左右,玉米穗大小均匀,一般比常规播种机播种的玉米增产8%以上,受到农民拥护。2012年5月,全县推广玉米单粒播种机3 000台以上,播种玉米近60万亩,可节省种子60万公斤以上,直接增产玉米8 000万公斤以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许多像老魏这样的实干家。没有农业科技人员的“苦”,哪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甜”? 没有“老推”做先锋,优质高效农业咋实现? 《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第7期 ,

;